您当前所在的位置是:冠状动脉综合症 > 疾病病因

高热乏力认知障碍,警惕凶险的感染性心

“刚来的时候,我真的非常难受,经过心血管内科医护人员的精心治疗和悉心护理后,我现在体温正常了,意识也清楚了,打心眼里感谢他们。”近日,医院心血管内科接受治疗的倪阿姨出院了,临行前,她激动地感谢医护人员。

倪阿姨今年58岁了,患风湿性心脏病10余年,医院做过“二尖瓣机械瓣置换术+三尖瓣修复术”,术后恢复良好。

几天前,倪阿姨因受凉感冒了,起初她并未在意,可慢慢的感冒似乎严重了起来,不仅全身无力、烦躁不安,竟然还出现了意识障碍,这可把倪阿姨的家人吓坏了,赶紧将医院就诊。

经门诊测量体温,倪阿姨的体温高达38.8℃,在排除了新冠肺炎的可能性后,根据倪阿姨的既往病史,她被转至心血管内科进行检查治疗,在完善了各项检查后,倪阿姨被确诊为感染性心内膜炎。

经抗感染治疗,倪阿姨的意识恢复,体温正常。

医院心血管内科主任、主任医师李光军介绍,感染性心内膜炎是非常严重的心脏疾病,尤其是在原来瓣膜有问题基础上合并感染的患者,死亡率相当高。

感染性心内膜炎是指细菌、真菌和其它微生物如病毒、立克次体、衣原体、螺旋体等直接而产生的心瓣膜或心室壁内膜的炎症。有别于由于风湿热、类风湿、系统性红斑狼疮等所致的非感染性心内膜炎。瓣膜部最常见,也可发生于间隔缺损部位腱索或心壁内膜等部位。

01

感染性心内膜炎的症状

发热最常见,可为间歇型或驰张型,伴有畏寒和出汗,亦可仅有低热,体温大多在37.5~39℃之间,也可高达40℃以上。

70%~90%的患者有进行性贫血,有时可达严重程度,甚至为最突出的症状,贫血引起全身乏力,软弱和气急,病程较长的患者常有全身疼痛。

老年患者临床表现更为多变,发热常被误诊为呼吸道或其他感染,有的可无发热和心脏杂音,而表现为神经,精神改变,心力衰竭或低血压,易有神经系统的并发症和肾功能不全。

(注意:感染性心内膜炎症状多样,易与其他疾病混淆。)

02

感染性心内膜炎患者须知

①饮食应以高热量、高蛋白、高纤维、易消化的半流食和软食为主,以增强机体抵抗力;贫血者在补充铁剂时应注意药物和饮食的合理搭配。

②禁止吸烟,保持口腔清洁,做好防寒保暖工作,预防着凉,防止出现呼吸道感染。

③避免剧烈运动、情绪激动及过度劳累。

④在医嘱下坚持使用抗凝药,抗生素等药物,医院进行检查,调整药物使用剂量,防止出血和血栓形成。

学科介绍

医院最老牌、最富实力、最具有影响力的科室之一。在金华市名医傅路红副院长的带领下,拥有一支梯队建设完整、实力雄厚的专业技术人才队伍,在金华市乃至浙江省均拥有一定的学术地位。拥有床位70张,设心内科重症监护病房、胸痛中心、心脏介入中心,分高血压病组、血栓病组、心衰病组、心律失常病组等。年收治病人数近人次。

技术优势

●引进金华市首台国际先进的数字化平板心血管专用机,建造金华市唯一拥有空气层流净化系统的导管室,是目前金华地区配备世界一流设施较为齐全的心血管介入中心;

●开展金华市首例房颤一站式“导管射频消融+左心耳封堵术,为房颤患者带来福音;

●介入诊治达国内先进水平;

●拥有处理心血管领域所有复杂病变的能力,能开展急性心肌梗塞的急诊PTCA术、冠状动脉内药物球囊植入术(无支架植入新技术)、心脏起搏器植入术、埋藏式心律转复除颤仪(ICD)、心脏再同步化(起搏器治疗心衰新技术)、特殊位置复杂起搏器等植入术等。

诊疗范围:心内科常见病、危重病的诊断与治疗,包括冠心病、高血压、心肌病、感染性心内膜炎、风湿性心脏病、心肌炎、心力衰竭、心律失常、血栓栓塞等。开展冠心病的介入治疗,冠状动脉内药物球囊植入,血管内超声检查,埋藏式心律转复除颤仪(ICD),心脏再同化治疗起搏器(CRTD)。

专家介绍

傅路红

金华市名医、主任医师、副院长

擅长:高血压病、冠心病、心脏病、高脂血症和糖尿病合并心血管并发症、各种心律失常、心力衰竭综合症等诊断与治疗。率先在金华地区开展心脏起搏器植入、心血管造影介入诊断治疗工作。

门诊时间:周二上午

李光军

主任医师、心血管内科主任

擅长:高血压病、心肌炎、心肌病、冠心病、急性心肌梗死、心律失常、心力衰竭等病症的诊治,以及各种内科危重症的抢救及心肺肾等综合病症的处治。

门诊时间:周一

END

信息来源

心血管内科

通讯员

匡雅

插画

董冰艺

整理排版

宣传统战部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http://www.bwmsm.com/jbby/13466.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