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的位置是:冠状动脉综合症 > 疾病病因

硬指标官方通知每个接种台每日接种

来源:基层院长之家(ID:jicengyzzj)

(文章为原创整理发布,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近日,河南省温县发布《关于印发分阶段做好各类人群新冠病毒疫苗接种工作有关方案的通知》。

文件明确对新冠疫苗接种单位提出硬指标:

所有新冠病毒疫苗接种单位均要设置至少4个接种台,每个接种台每天至少接种人,每周新冠病毒疫苗接种时间至少3.5天。

在接种任务下达后,基层疫苗接种工作的科普宣传是至关重要的一环。

鸡蛋过敏可以接种新冠疫苗吗?

有银屑病可以接种新冠疫苗吗?

有慢性鼻炎可以接种新冠疫苗吗?

……

为解决基层医生及患者疑问,小院根据北京市海淀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发布的《关于进一步说明新冠疫苗接种禁忌症及相关问题把握标准的通知》,整理了是否可以接种新冠疫苗的40种情形:

新冠疫苗接种禁忌症把握标准

1.既往接种疫苗出现严重过敏反应者(如急性过敏反应、血管神经性水肿、呼吸困难等)不能接种。

2.对疫苗成分及辅料过敏者不能接种,灭活新冠疫苗辅料主要包括:磷酸氢二钠、氯化钠、磷酸二氢钠、氢氧化铝。

3.对尘螨、食物(鸡蛋、花生、海鲜、芒果)、花粉、酒精、青霉素、头孢或者其他药物过敏,可以接种。

4.任何原因(感冒、伤口感染、局部炎症)引起的发热(腋下体温≥37.3℃),暂缓接种。

5.痛风发作、重感冒、心梗、脑梗等疾病急性发作期,暂缓接种。

6.心脏病、冠心病,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等疾病,不是急性发作期,可以接种。

7.健康状况稳定,药物控制良好的慢性病人群不作为新冠疫苗接种禁忌人群,建议接种。

8.慢性疾病的急性发作期,或未控制的严重慢性病患者,不能接种。

9.高血压药物控制稳定,血压低于/mmHg,可以接种。

10.糖尿病药物控制稳定,空腹血糖13.9mmo1/L,可以接种。

11.甲减患者服用稳定剂量左甲状腺素(优甲乐),甲功正常,可以接种。

12.慢性湿疹没有明显发作,可以接种。

13.慢性荨麻疹当前症状不明显,可以接种。

14.慢性鼻炎症状不明显,可以接种。

15.慢性肝炎不用吃药治疗,肝功正常,可以接种。

16.肺结核不是活动期,可以接种。

17.银屑病非脓疱型等急性类型,可以接种。

18.慢阻肺非急性发作期,无明显咳喘,可以接种。

19.强制性脊柱炎无急性疼痛表现,可以接种。

20.抑郁症药物控制良好,生活工作如常,可以接种。

21.用于治疗糖尿病的各种药物(包括注射胰岛素),均不作为疫苗接种的禁忌。

22.恶性肿瘤患者手术前后,正在进行化疗、放疗期间,暂缓接种。

23.免疫系统疾病(系统性红斑狼疮、类风湿关节炎、强直性脊柱炎、干燥综合征等等)总体原则是谨慎接种,一般来说,在病情稳定时可以接种新冠灭活疫苗和重组亚单位疫苗。

24.恶性肿瘤术后超过三年,不再进行放化疗;肾病综合征;肾移植后吃免疫抑制药物;艾滋病患者、HIV感染者,建议接种灭活疫苗和重组亚单位疫苗。

25.患有未控制的癫痫和其他严重神经系统疾病者(如横贯性脊髓炎、格林巴利综合症、脱髓鞘疾病等)暂缓接种。

26.月经期、备孕期、哺乳期可以接种,并且继续哺乳。

27.妊娠期不能接种。

28.接种后发现怀孕不需要终止妊娠,建议做好孕期检查和随访。

29.男性不存在因备孕不能接种新冠疫苗的问题。

30.新冠疫苗不推荐与其他疫苗同时接种。其他疫苗与新冠疫苗的接种间隔应大于14天。

31.任何情况下,当因动物致伤、外伤等原因需接种狂犬病疫苗、破伤风疫苗、狂犬病免疫球蛋白、破伤风免疫球蛋白时,不考虑问隔,优先接种上述疫苗和免疫球蛋白。

32.如果先接种了狂犬疫苗、破伤风疫苗、狂犬病免疫球蛋白、破伤风免疫球蛋白等,需先完成上述疫苗最后一针接种,间隔14天后可以接种新冠疫苗。

33.注射人免疫球蛋白者应至少间隔1个月以上接种本疫苗,以免影响免疫效果。

34.既往新冠肺炎病毒感染者(患者或无症状感染者),在充分告知基础上,可在6个月后接种1剂新冠疫苗。

35.在疫苗接种前无需开展新冠病毒核酸及抗体检测。

36.接种后也不建议常规检测抗体作为免疫成功与否的依据。

37.现阶段建议用同一个疫苗产品完成接种。

38.如遇本市疫苗无法继续供应、或者异地接种等特殊情况,无法用同一个疫苗产品完成接种时,可采用相同种类的其他生产企业的疫苗产品完成接种(比如中生北京所、中生武汉所、科兴中维替换)。

39.灭活疫苗需要接种2剂,未按程序完成者,建议尽早补种。免疫程序无需重新开始,补种完成2剂即可。

40.灭活疫苗在14-21天完成2剂接种的,无需补种。

《中国国家处方集》

点击可购买??

总论

一、临床用药管理相关法规介绍/3

二、相关药品定义与概念/4

三、特殊人群用药/5

各论

第1章神经系统疾病与用药/23

第2章精神系统疾病与用药/83

第3章呼吸系统疾病与用药/

第4章消化系统疾病与用药/

第5章心血管系统疾病与用药/

第6章内分泌代谢疾病与用药/

第7章血液系统疾病与用药/

第8章风湿免疫及骨科疾病与用药/

第9章泌尿系统疾病与用药/

第10章感染性疾病与用药/

第11章肿瘤疾病与用药/

第12章肠内肠外营养与调节水、电解质、酸碱平衡药/

第13章妇产科疾病与用药/

第14章眼部疾病与用药/

第15章耳、鼻、咽喉疾病与用药/

第16章口腔疾病与用药/

第17章皮肤疾病与用药/

第18章急救与中毒救治用药/

第19章麻醉用药/

第20章诊断用药/

附录

附录1肝脏细胞色素P同工酶对药物代谢的影响/

附录2药物相互作用/

附录3特殊药品范围与目录/

附录4国家重点监控药品目录/

附录5高警示药品原则与管理/

附录6静脉给药注意事项/

附录7药品使用提示标签/

附录8体育运动中禁用药品/2

附录9缓和医疗的概念与治疗/5

索引

汉英对照的药品名称索引/7

英汉对照的药品名称索引/

汉英对照的疾病名词索引/

英汉对照的疾病名词索引/

名词缩略语/

总论

一、临床用药管理相关法规介绍/3

1.《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品管理法》/3

2.《处方管理办法》/3

3.《医院处方点评管理规范(试行)》/3

4.《医疗机构处方审核规范》/3

5.**药物临床应用管理/3

6.《新型抗肿瘤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4

7.《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和监测管理办法》/4

二、相关药品定义与概念/4

1.药品/4

2.处方/4

3.处方药与非处方药/4

4.基本药物/5

5.生物制品/5

6.药品不良反应/5

7.假药/5

8.劣药/5

三、特殊人群用药/5

1.老年人合理用药/5

2.妊娠期与哺乳期合理用药/7

3.肝功能不全患者用药/9

4.肾功能不全患者用药/9

?????

点击

转载请注明:http://www.bwmsm.com/jbby/13944.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