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的位置是:冠状动脉综合症 > 疾病检查

室颤导致六旬患者心跳骤停,心外科紧急抢救

一个人,室颤突然发作,会是什么感受?

今年65岁的蒋先生说:“室颤发作前一秒,我还有说有笑,下一秒,突然觉得不舒服、胸闷,接着就什么都不知道了。”

室颤后人的状态有多差?

医院心外科张锋泉主任说:“蒋先生出现的是一种非常致命的心律失常:心室颤动,简称“室颤”。室颤是心脏骤停的前兆。室颤发作,心脏基本丧失射血能力,严重影响各组织、器官的供血、供氧,尤其是大脑。如果不能及时转复心律,恢复心脏射血功能,将很快出现生命消逝。蒋先生抢救过程中给予电复律时,出现大喊大叫的痛苦表现。手术后在病房康复治疗时,问及他当时抢救的情况,他说一点儿都不记得当时抢救、电除颤过程了,这说明患者当时已经没有自主意识了。”

室颤频发有多凶险?

时间回到年12月27日13点05分,心外科病房中,蒋先生正与病友们聊天说笑,咳嗽了两声后,突然就觉得胸闷、憋气,浑身说不出的难受。

家人喊来了邵宝伟主治医生,心电监护显示窦性心律,心率82次/分左右。蒋先生说:“邵医生当时问我有什么不舒服的感受,我还能回答,但以后再有什么情况,我就不知道了。”蒋先生的心电监护显示心室颤动,邵医生立即给予胸外心脏按压,其他医生、护士赶来,立即给予电除颤复律。第1次J电除颤后,心律未复转。静脉给予抗心律失常药物同时,继续持续胸外按压,给予J电除颤,心律转复。心律转复数秒后,再次转为室颤,给予胸外心脏按压,再次给予J电除颤。

邵宝伟主治医师介绍说:“从13点05分到13点40分的半个多小时内,患者室颤频繁发作,基本是电除颤心律转复不到1分钟,就又转为室颤心律。J电除颤25次以上,持续胸外心脏按压同时,还静推了利多卡因、胺碘酮、尼非卡兰等多种抗心律失常药物,并转运到监护室,紧急行气管插管、呼吸机辅助呼吸。13点45分,在胸外按压患者外周血压很低的情况下,成功穿刺右侧股动脉置入主动脉内球囊反搏泵,冠脉供血初步得到改善。”

患者家人目睹了最初半小时的抢救过程,十分感激。患者的儿子说:“这要是在家里或其他地方发病,百分百地人就没了,家里人哪有这个能耐抢救!所以,那个时候,医生们说要上什么措施,需要签字,我马上签,一秒钟都不耽误,百分之百的信任他们。”

室颤是咋回事?

室颤,也称心室颤动。

医学的解释是:心室肌快而微弱的收缩和不协调的快速乱颤,其结果是心脏无排血,心音和脉搏消失,心,脑等器官和周围组织血液灌注停止,阿斯综合症发作和猝死。

室颤是导致心源性猝死的严重心律失常,也是临终前循环衰竭的心律改变。

引起室颤的原因,有心源性及非心源性两类,心源性室颤常见的原因为冠心病,尤其是急性心肌缺血、心肌梗死。非心源性的常见原因电解质与酸碱平衡紊乱,触电及药物中毒或过敏,药物影响等。

急诊搭桥手术是唯一的希望!

时间回到年12月27日14点10分,抢救治疗仍在继续。在主动脉内球囊反搏泵的支持下,患者仍出现2次室颤,电复律及药物治疗后心律基本能维持窦性心律,但是仍频繁出现室性早搏。在大剂量强心药物支持下,血压勉强维持在/60mmHg左右。

张锋泉主任与其家人沟通病情,患者冠心病、急性心肌梗死、心力衰竭,导致出现恶性、致命性心律失常:室颤,虽然经过积极抢救治疗,但根本的冠状动脉缺血没有解决,仍随时有再次发生室颤的可能。综合讨论后,建议急诊行体外循环辅助下主动脉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就是人们所熟悉的“心脏搭桥”手术,从根本上恢复缺血心肌的供血。

张锋泉主任介绍说:“患者12月8日的冠状动脉造影显示冠状动脉多处狭窄,心脏主要的三支冠状动脉:左前降支、回旋支、和右冠状动脉,都受累及,大部分心肌缺血、梗死(如上图)。严重影响心脏射血功能,患者入院时的左心室射血分数只有22%,这项指标低于30%搭桥手术风险明显增加。为了能尽可能的降低手术风险,我们一直在通过药物治疗来调整、改善患者的心脏功能,从复查结果看左心室射血分数在逐渐回升。但恰恰在手术准备过程中出现了室颤,我们只能急诊手术,毕竟生命高于一切,也是患者唯一的生存希望。”

蒋先生的手术从01月27日18点30分开始,一直到28日00时40分结束。手术是在体外循环辅助下完成的,在手术前的麻醉过程中仍然出现短阵室速、室颤,电除颤复律后维持窦性心律。搭桥手术结束后,在主动脉内球囊反搏泵的支持下,蒋先生的心律、血压等生命体征平稳,顺利转入监护病房治疗观察。张锋泉主任说:“冠脉动脉旁路移植术,也就是大家常说的冠脉搭桥手术是治疗冠心病的有效治疗手段,能够有效地改善心肌缺血、缓解心绞痛、改善生活质量、延长生命。急诊冠脉搭桥手术是指在急性心梗或伴有心肌梗死后并发症,PCI意外等紧急情况下实施冠脉搭桥术,其手术风险和术后并发症大大增加。就比如蒋先生在心肌梗死后出现致命性心律失常的并发症,急诊手术是唯一的希望。患者及家属的信任,及时有效的抢救措施,正确的围术期处理是蒋先生治疗成功的关键。”

哪些人需警惕室颤?

目前,我国心脏骤停的发生率正逐年攀升,并成为青壮年人群的主要杀手。仅心源性猝死每年发生近55万例,发病率已接近发达国家水平,但整体抢救水平仍远低于发达国家和地区。猝死的机制是心室颤动或停搏,75%~80%的心源性猝死者首先记录到的心律失常是心室颤动。冠心病猝死占心源性猝死的90%以上,是导致猝死的主要原因。残酷的现实是,室颤一旦发生,除非及时、有效的胸外按压、尽早电除颤复律,否则难以抢救成功,医院外抢救成功率低的主要原因。

张锋泉主任提醒6类高危人群,需要特别警惕:一是之前因为室性心律失常导致心脏骤停,但抢救回来的患者;二是有心脏疾病,发生过快速室性心律失常的患者;三是发生过心肌梗死、心功能下降的患者;四是有其他的心脏疾病,心功能低下的患者;五是有特殊的心脏遗传性疾病的患者;六是家族中有猝死病例的患者。

张锋泉·主任医师

张锋泉,主任医师,医院心脏外科主任。毕业于上海第二军医大学,从事心血管专业工作20年。临床经验丰富,自参与工作以来累计参与心脏手术00余例,其中主刀完成冠心病搭桥手术、心脏瓣膜手术、常见及复杂先心病手术、各类大血管疾病手术、心脏肿瘤切除等手术余例。

国内外发表论文10余篇,曾先后获军队医疗成果二等奖及山东科技进步二等奖各一项,荣立三等功一次,嘉奖七次。获优秀共产党员、先进医疗工作者多次。

预约就诊咨询电话

—81310

初次排版、校对:陈尔东

最终审核:赵梅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

转载请注明:http://www.bwmsm.com/jbjc/12042.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