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磅新闻中国middot平塘l
年5月4日,医院值得铭记的日子,中国基层胸痛中心正式成立大会在门诊四楼多媒体中心召开,也正式向社会承诺,医院将更加有效地规范急性心肌梗死诊疗行为,提高急性心肌梗死(AMI)、主动脉夹层、肺动脉栓塞等三大类急性胸痛相关疾病的诊疗水平,打通院内、院外急救绿色通道,实现区域协同救治网络体系。院领导班子、胸痛中心委员会全体成员及全院除值班以外的干部职工四百余人参加成立大会。
会上,院党总支书记、院长谢勇同志作动员讲话,他强调,胸痛中心的成医院的胸痛诊疗,不仅仅是一个简单的组织架构,他将通过急救中心、急诊科、心内科、胸外科、呼吸科、医学影像、医学检验等在内的多学科间相互协作,优化诊疗流程。更重要的是将发挥积极的作用,以求最短时间内最大限度拯救濒临死亡的心肌,降低患者死亡率,缩短急性心梗危急患者的抢救时间,为胸痛患者第一时间建立生命通道,挽救生命,挽救家庭。我院成立胸痛中心也是积极响应全县脱贫攻坚和现阶段“单兵较量”的工作要求,提供更高效的医疗保障服务,助力脱贫攻坚。希望各科室紧盯任务,周密计划,相互协作,扎实有效推进中国基层胸痛中心建设工作。
在胸痛中心成立启动会上,我院挂职副院长马韧凯同志现场给全院职工讲解了胸痛中心的基本概念、认证流程、核心要素、工作中心、筹备事项等,使大家对中国基层胸痛中心有一个整体的认识,并现场表态与全院职工共同进步,争取早日通过国家胸痛中心认证
马韧凯同志是广东省首家基于溶栓+转运的中国基层胸痛中心行政总监、广东省胸痛中心协会理事,广州市胸痛中心质量控制专家委员,在胸痛中心创建方面有丰富的实战经验。
今后,我院胸痛中心在马韧凯副院长的带领下将不断扩大区域影响力,进一步通过国家胸痛中心的认证,医院医院医院,不断规范、强化胸痛患者诊疗及管理,加强流程建设、提高全院及社会对急性胸痛的重视意识、提升医护人员救治水平、进一步缩短诊疗的黄金时间,及时有效医治患者,推进区域内整体急性胸痛规范化诊治的发展。
心肌梗死等急性心血管疾病多以胸痛为主要表现,变化快且死亡率高、预后差,必须予以足够的重视。并且,我国心血管病的疾病负担日渐加重,已成为重大公共卫生问题。
?年心血管病报告显示,我国心血管病的现患病人人数约为3亿,心血管病位居疾病死亡原因的首位,每5例死亡病例中既有2例死于心血管病。
?年轻群体的冠心病治疗形势亦不容乐观,过早死亡情况严重。
?由于危险因素流动和人口老龄化,在未来15年内我国将额外增加万例心肌梗死。
急性胸痛的诊疗现状却是:
一哥急性冠状动脉综合症救治的总体水平与发达国家及指南的要求仍有很大的差距,主要体现在患者发病后就诊时间延误和就诊以后医疗系统内的延误过长,使许多患者错过了最佳救治时间,从而导致急性冠状动脉综合症的死亡率较高和长期预后较差,这与我国尚未广泛开展胸痛中心的建设有着密切的联系。
目前存在的三个延误:
患者延误:从出现症状到拨打急救电话或自行就诊的时间过长。
转运延误:从接到急救电话到接触患者并完成转运的时间长。
治疗延迟:医院到开始再灌注治疗的时间过长。
医院心血管内科有着丰富的心梗患者溶栓经验,经过长期努力,一支充满活力、技术娴熟的人才队伍正在形成,同时与上级省、医院紧密联系,通过胸痛中心建设,按照《中国基层胸痛中心认证标准》(第2版)持续进行自我评估和对照检查,促进临床实践和医疗管理向规范化、系统化、流程化、标准化迈进,一定可以在急性胸痛患者区域协同救治方面取得更好成绩。
(寓仁黎庆国)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