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的位置是:冠状动脉综合症 > 疾病诊断

全面了解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的生

秋季白癜风公益援助 http://m.39.net/pf/a_4830977.html

胸痛中心是通过多学科合作,依据快速准确的诊断、危险评估和恰当的治疗手段,对胸痛患者进行有效的分类治疗,不仅提高早期诊断和治疗ACS(急性冠脉综合征)的能力,降低急性心肌梗死发生危险或者避免心肌梗死的发生,并准确筛查出肺栓塞、主动脉夹层以及ACS低危患者,以减少误诊、漏诊及过度治疗,改善患者临床预后。

其中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是以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破裂或侵袭,继发完全或不完全闭塞性血栓形成为病理基础的一组临床综合征,包括

急性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STEMI)

非ST段抬高性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NSTE-ACS)

不稳定型心绞痛(UA)

下面,我们全面梳理一下目前的生物标志物。

高敏肌钙蛋白(hs-cTn)——心肌细胞损伤的定量标志物

所有疑似NSTE-ACS的患者都必须测定提示心肌细胞损伤的生物标志物,首选hs-cTn。

通过高敏肌钙蛋白检测并不能诊断MI,但可除外MI,可在MI的早期诊断中提供可观的诊断准确性。

除MI外,许多其他心脏疾病也会引起心肌细胞损伤,导致肌钙蛋白升高。

另外,指南推荐对于可疑NSTE-ACS患者使用hs-cTn检测的0h/1h或0h/2h方案“排除”和“纳入”方案,时间间隔的缩短,大大减少了诊断时间的延迟,从而缩短患者在急诊室的停留时间并降低成本。

作为替代方案,可以考虑之前欧洲心脏病学会(ESC)提出的0h/3h方案.

除诊断作用外,还建议通过连续的hs–cTn检测评估预后;

尽管高敏肌钙蛋白T(hs-cTn-T)和hs-cTn-I诊断准确性相当,但hs-cTn-T的预后价值更大。

图:标准cTn和hs-cTn的比较来源:新版指南

肌酸激酶(CK)——心肌细胞损伤标志物

肌酸激酶主要存在于骨骼肌、平滑肌和心肌细胞中,大脑,胃肠道和肺等组织中也有一定的含量。

临床上常用于测定肌酸激酶来判断骨骼肌和心肌细胞的损伤。

需要注意的是,肌酸激酶升高可以见于生理情况,比如剧烈运动,心脏按压,电复律,心导管检查,分娩者和新生儿等。

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心肌细胞损伤标志物

正常人体组织中常含3种肌酸激酶同工酶,CK-BB、CK-MB和CK-MM。CK-BB主要存在于平滑肌和脑组织中,血清中几乎没有;CK-MB主要存在于心肌组织中,占血清中CK的0~4%;CK-MM主要存在于骨骼肌中,占血清中CK的96%~%。

CK和CK-MB是心肌组织损伤的敏感指标之一,特别是CK-MB更具特异性。心肌损伤过程中CK的升高主要是由于CK-MB的升高引起,表现为二者的同时升高。

目前对如何诊断早期再梗死的最佳方案仍知之甚少,MI后CK-MB下降更快,可以为心肌损伤的时间判定和检出早期再梗死提供附加价值。

对再梗死详细的临床评估包括胸痛特征(与典型事件相同的临床特征),复查12导联心电图以发现新发的ST段改变或T波倒置,以及建议连续测量cTnT/I和CK/CK-MB。

血清中的CK-MB质量正常参考值:0.6ng/ml;AMI(急性心肌梗死)Cut~off值≥5.0ng/ml。

肌红蛋白(Myo)——心肌细胞损伤标志物

在心肌受损时Myo即从心肌细胞中弥散出来进入血液循环。Myo只存在于心肌及横纹肌内,其他组织包括平滑肌内都不含有此种蛋白。

心肌梗死后早期即可在血清中检测到Myo,峰值出现时间(1~2小时)比肌酸激酶(creatinekinase,CK)早。

因Myo半衰期短,只有15分钟,故胸痛发作后6~12小时血清Mb水平不增高,则有助于排除急性心肌梗死。

血清Mb70ng/ml,其水平因年龄、性别、种族不同而异。

心脏型脂肪酸结合蛋白(h-FABP或FABP3)——心肌细胞损伤标志物

FABP3是心脏最丰富的蛋白质之一,约占心肌细胞可溶性蛋白总量4%-8%。在年首次被发现可作为心肌梗死标志物,并广泛应用于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的紧急分诊。

具有一定的预后价值;

肌球蛋白结合蛋白C(cMyBP-C)——心脏机能生物标志物

心脏型肌球蛋白结合蛋白-C(cMyBP-C)是心肌纤维的重要成分,特异表达于哺乳动物心肌细胞。

cMyBP-C正常状态下以高度磷酸化形式存在人血清中,cMyBP-C磷酸化不仅具有保护心肌细胞的功能,还在调节心肌收缩舒张功能上起重要作用。

有文献报道,cMyBP-C在AMI的诊断中有与hs-cTnT和hs-cTnI相当的诊断能力。

和肽素(copeptin)——辅助常规cTn,早期排除MI的附加生物标志物

和肽素是血管加压素原的C末端,可以量化检测包括MI在内的多种疾病的内源性应激水平。

由于大多数患者在MI发作时内源性应激水平增高,因此和肽素为常规肌钙蛋白测定提供了很高的附加价值。

在无法进行hs-cTn检验的情况下,建议常规使用肽素作为可以早期排除MI的附加生物标志物。

另外,和肽素水平可以辅助cTn,具有一定的预后价值。

BNP和NT-proBNP——NSTE-ACS风险和预后评估指标

血浆BNP和NT-proBNP水平是急性心肌梗死不良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有助于临床AMI危险分层;

BNP在cTn的基础上可提供更多的预后信息。

高敏C反应蛋白(hs-CRP)——NSTE-ACS风险和预后评估指标

CRP升高可增加高血压患者心脏病、脑卒中的发病率;

作为炎证指标,对NSTE-ACS风险和预后评估有一定指示意义。

肾上腺髓质素前体中段肽(MR—proADM)——NSTE-ACS风险和预后评估指标

MR—proADM是肾上腺髓质激素产生过程中的代谢产物,其升高意味着交感系统的激活。

在疾病状态下,随着微循环通透性的增加和随后血浆渗漏到细胞外间隙而升高,并具有强大的血管舒张作用。研究显示,MR-proADM与心衰患者的死亡率独立相关,MR-proADM浓度升高的患者可能需要更多的抗交感治疗。

MR—proADM可作为NSTE-ACS风险和预后评估指标之一。

生长分化因子15(GDF-15)——NSTE-ACS风险和预后评估指标

在正常情况下,GDF-15心脏中有微量表达,但是在心肌缺血、心衰和动脉粥样硬化等情况下,GDF-15会在心肌细胞中大量表达;

近年来大量临床研究和文献报道表面,GDF-15的血清水平是心血管不良事件的独立危险预测因子,可以作为是冠心病死亡率的独立预测标记物,并提供的预后信息。

参考文献:《ESC非ST段抬高型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管理指南》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http://www.bwmsm.com/jbzd/13813.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