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的位置是:乙酸 > 乙酸市场

别再说零食都有害照这4点选,宝宝吃开心

这两年,已经有不少家长对宝宝零食的态度从完全的拒绝转变为科学的认知,但还有很多家长认为零食只对宝宝有害。结果发现越不让宝宝吃,宝宝越要偷偷吃,或是爷爷奶奶悄悄给宝宝吃。面对这样的情况,与其一味逃避让宝宝吃零食,不如学会给宝宝选健康零食!

01.

健康零食有标准?

国内目前暂没有针对婴幼儿零食的标准,但对于3岁以上的儿童零食则已经有两份文件可参考:一是年5月发布的《TCFCA-儿童零食通用要求》,二是《中国儿童青少年零食消费指南》。

首先小朋友的胃容量小,3餐之间若是间隔过久,过于饥饿对肠胃不好,但若是正餐进食过多,则可能导致出现积食、消化不良、肠胃紊乱等问题,因此需要加餐;

其次《儿童零食通用要求》中,将零食定义为“正餐以外,用于补充能量、平衡营养或增加水分,能够放松悠闲、愉悦心情的食品”;

同时《中国妇幼人群膳食指南》中也提到,“对学龄前儿童(2~6周岁)来说,零食既是全天膳食能量和营养的补充,也是增加饮食兴趣、丰富食物品种的措施,同时还有助于配合神经心理发育、满足儿童心理和情绪需求。”

整理一下,零食的重要性主要体现在“帮助宝宝加餐”、“提供额外能量”、“接触更多种食物”、“满足心理需求”。因此总的来说,只要零食选得对,既能帮助宝宝补充能量,又能让宝宝开心,何乐而不为?

02.

“四少”法则选零食

但关键要选对!关键词是少盐、少糖、少脂肪、少添加剂。

①少添加盐(钠)

大多天然食物中都含钠,因此选零食时,要注意结合日常饮食,控制钠的摄入量。尤其1岁以下的宝宝不建议吃盐和酱油。

6个月~1岁宝宝的钠适宜摄入量是每日mg;1~4岁钠适宜摄入量是每日mg。

常见的“添加钠”:食用盐(氯化钠)、酱油、味精(谷氨酸钠)、5’-呈味核苷酸二钠、5’-肌苷酸二钠、5’-鸟苷酸二钠糖精钠、脱氢乙酸钠、苯甲酸钠、亚硝酸钠、甜蜜素(环已基氨基磺酸钠)

②少添加糖

过多的糖分摄入,可能增加宝宝龋齿发生率,以及影响宝宝对正餐的注意力。但看配料表时要注意不是所有带“糖”字的成分都属于添加糖,可以重点避开蔗糖(白砂糖)、麦芽糖、各种糖浆以及浓缩果汁等。

③远离反式脂肪酸

过多摄入反式脂肪酸可增加心血管疾病风险,还可能影响记忆力。通过看配料表可辨别是否有添加反式脂肪酸,尤其是某些非油炸的零食,也可能有反式脂肪酸(主要源自氢化油脂)。

国家规定,如果食品中使用了氢化油脂,就必须在营养成分表中标出反式脂肪酸,低于0.3g/g(mL)才能标注含量为0。也就是说即使标注0也不带代表完全没有,因此任何零食最好都不要吃太多。

图源于《儿童零食通用要求》

④少人工添加剂

配料表的添加剂越少越好,某些人工合成的添加剂,如果长期、大量摄入,对孩子来说可能有风险。

常见甜味剂:糖精钠、甜蜜素、安赛蜜、三氯蔗糖、阿斯巴甜、甜叶菊、香精

可以选择天然色素代替人工色素:

人工色素:柠檬黄、日落黄、喹啉黄、胭脂红、诱惑红、酸性红、亮蓝、焦糖色等

天然色素:番茄红素、β-胡萝卜素、柑橘黄、高粱红、甜菜红、红曲红等

03.

健康零食有参考

给宝宝选零食时,可以参考这些品类:米饼、米条、泡芙、溶豆、果泥、海苔、虾片、酸奶、奶酪等。在选择之前一定要仔细查看零食的配料表,尽量避开敏感成分,且不要认为零食健康就可以给宝宝过量吃,反而影响了宝宝摄入正餐的胃口。

各位家长要建立给宝宝科学选择零食的观念。与其一味地告诉宝宝零食的危害,不如学会引导宝宝认识食品标签,学会辨识食品的生产日期和保质期,让宝宝长大后自己也能懂得选健康的零食!

今天的文章到这里就结束了,如果您还有关于宝宝零食的相关疑问,欢迎留言告诉我们哦~



转载请注明:http://www.bwmsm.com/jbzd/17124.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