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著代谢综合征吸烟对冠状动脉钙化的
本文刊于:岭南心血管病杂志,,22(04):-
作者:崔浩然,李银,罗义
摘要
目的
观察代谢综合症(metabolicsyndrome,MS)、吸烟对冠状动脉钙化(coronaryarterycalcification,CAC)的影响。
方法
回顾性分析年1月至年1月医院心内科住院并接受排螺旋计算机断层扫描心脏冠状动脉成像检查的例患者,其中MS组例,非MS组例。比较两组MS相关指标、尿酸、D-二聚体、血肌酐的差异。以冠状动脉钙化积分(coronaryarterycalciumscore,CACS)为应变量做Logistic回归分析,并分析CAC与MS及吸烟状态的相关性。
结果
与非MS组相比,MS组CAC、年龄、体质量指数、收缩压、舒张压、三酰甘油(triacylglycerol,TG),总胆固醇(totalcholesterol,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ow-densitylipoproteincholesterol,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igh-densitylipoproteincholesterol,HDL-C)、空腹血糖(FBG)、尿酸浓度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多元逐步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MS、男性、吸烟、年龄、TC、LDL-C、体质量是CAC的危险因素(P<0.05),而HDL-C、舒张压则是CAC的保护因素(P<0.05)。吸烟合并MS患者发生CAC的风险性更加显著(OR:2.,95%CI:1.?5.,P<0.05)。
结论
MS和吸烟是CAC的显著危险因素,MS合并吸烟会使发生CAC的危险性进一步增加。
冠状动脉钙化(coronaryarterycalcification,CAC)是指钙盐在冠状动脉血管壁的异位沉积,常发生在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部位,是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病变的特异性标志[1]。CAC的存在和程度与冠状动脉血栓负荷及心血管终点事件密切相关[2]。检测CAC并作定量分析,即钙化积分对于发现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存在,并在一定范围内提示硬化的程度有着重要的临床意义。一系列研究已经证实,冠状动脉钙化积分(coronaryarterycalcificationscore,CACS)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负荷紧密相关,是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的独立危险因素[3]。代谢综合征(metabolicsyndrome,MS)是指导致心血管疾病和糖尿病的一组复杂的代谢紊乱症候群,主要包括高三酰甘油三酰甘油(triacylglycerol,TG)血症、腹型肥胖、血糖调节受损、胰岛素抵抗及原发性高血压(高血压)。一些流行病学研究已经证实,MS会增加罹患冠心病、脑卒中等心脑血管疾病的风险。一项荟萃分析表明,MS患者罹患冠心病、脑卒中及其他心脑血管疾病的风险是正常人的2倍[4]。吸烟是心血管疾病的独立危险因素,到年,我国因吸烟所致疾病死亡将达万,其中有一半将发生在35?69岁之间,对社会和家庭都将造成巨大损失[5]。目前,关于MS及吸烟对CAC影响的相关研究报道较少,本文旨在讨论MS及吸烟对CAC的影响及其可能机制。
1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
回顾性分析年1月至年1月医院心内科住院并接受排螺旋计算机断层扫描心脏冠状动脉成像检查的例患者,其中男例,女例。根据有无MS分为MS组(例)与非MS组(例)。排除标准:(1)既往有明确心肌梗死病史的患者;(2)曾经接受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或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的患者;(3)严重肝及肾功能不全、重症感染、血液系统疾病、恶性肿瘤等患者。
1.2诊断标准
根据年成年人血脂治疗小组意见Ⅲ(ATPⅢ)修订版的相关诊断标准,符合以下3个或3个以上条件者即为MS:(1)中心性肥胖(中国男性腰围≥90cm,女性腰围≥80cm);(2)血清TG浓度升高(TG≥1.7mmol/L),或已接受针对此脂质异常的特殊治疗;(3)血清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ighdensitylipoproteincholesterol,HDL-C)浓度降低(男性HDL-C<1.03mmol/L,女性HDL-C<1.30mmol/L),或已接受针对此脂质异常的特殊治疗;(4)血压升高[收缩压≥mmHg(1mmHg=0.kPa)或舒张压≥85mmHg],或此前已被诊断为高血压而接受治疗;(5)空腹血糖(fastingbloodglucose,FBG)升高(FBG>5.6mmol/L),或已被诊断为2型糖尿病而接受治疗。
1.3一般资料收集
记录患者性别、年龄、身高、体质量、腰围、吸烟史(平均每天10支以上,连续5年以上)、糖尿病病史、高血压病史等基本资料,计算体质量指数(bodymassindex,BMI)。由同一名经过培训的研究者按统一操作规范,用水银血压计测量患者的坐位血压,共测量3次,间隔时间为5min,取3次测量的平均值。测量前要求患者停止活动,静坐15min,记录收缩压和舒张压。
1.4血生物化学指标检测
患者空腹8~10h,次日肘前静脉采血,收集入院后首次FBG、TG、HDLC、总胆固醇(totalcholesterol,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owdensitylipoprotein-cholesterol,LDL-C)、尿酸、D-二聚体、血肌酐等指标,血生化指标均采用我院检验科全自动生化分析仪及原装试剂盒。
1.5冠状动脉计算机断层扫描检查
患者均于我院计算机断层扫描室接受美国Philips公司Brilliance层螺旋计算机断层扫描扫描,Agatston法计算CACS(由钙化积分自动分析软件计算得出),冠状动脉的钙化阈值为≥Hu,分别测定右冠状动脉、左冠状动脉主干及其前降支、旋支的钙化积分,并相加计算总积分。
1.6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13.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采用两独立样本t检验或者t,检验。计数资料以百分数表示,采用χ2检验。将是否发生CAC作为应变量,进行多元逐步Logistic回归分析;将是否发生CAC作为应变量,MS及吸烟的4个分组作为自变量,分别进行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2.1两组临床资料比较
两组临床资料比较详见表1和表2。
2.2冠状动脉钙化积分的危险因素分析结果
以是否存在CAC作为应变量,将患者一般临床情况及血生化学指标作为自变量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见表3)MS、男性、吸烟、年龄、TC、LDL-C、HDL-C、体质量、舒张压进入回归方程,提示MS、男性、吸烟、年龄、TC、LDL-C、体质量是CAC的危险因素(P0.05),而HDL-C、舒张压则是CAC的保护因素(P0.05),详见表3。
2.3冠状动脉钙化积分与代谢综合征及吸烟状态的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以是否存在CAC作为应变量,将MS及吸烟状态的4个分组A组(无MS且无吸烟史)、B组(无MS有吸烟史)、C组(有MS无吸烟史)、D组(有MS且有吸烟史)作为自变量,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以A组为参照),结果显示有MS且有吸烟史者发生CAC的风险明显升高(OR:2.,95%CI:1.?5.,P<0.05),经年龄调整后仍然具有统计学意义,见表4。
3讨论
本研究探讨了MS、吸烟对CAC的影响。CAC是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特异性标志,也是粥样斑块负荷程度的标志。一些研究表明,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内存在与骨形成相关细胞表型相似的细胞,如成骨样细胞和破骨样细胞,这提示动脉钙化的方式类似于骨质形成。但近年来的研究发现,CAC是有组织、有程序、可调控的主动过程。其可能的机制:(1)血管平滑肌细胞向骨细胞样细胞的分化;(2)骨相关蛋白的表达;(3)血管平滑肌细胞基质囊泡的矿化作用。以上机制共同作用,最终导致了血管钙化[6]。一项历时3.5年的大样本前瞻性实验表明,在例无症状患者中,严重CAC患者发生冠心病、脑卒中的概率是无CAC者的4倍[7]。李绍南等[8]的研究也证实,在例接受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后的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为期12个月的随访中,CACS越高,患者术后发生死亡、非致命性心肌梗死、靶病变血运重建及再发心绞痛人院等主要心血管事件(MACE)的程度越高,CACS升高是患者临床预后不良的强有力预测因子。
年到年,我国35到84岁的成年人中,心血管疾病的发病率将至少增加50%,而高血压、高脂血症、糖尿病等代谢紊乱的危险因素将使此风险额外增加23%[9]。所以,研究MS对CAC的影响,将会有利于提供更多有关代谢性疾病危险分层的相关信息,并及早制订相关干预措施。
本研究结果发现,MS为CAC的显著危险因素(95%CI:1.~2.,P<0.05);MS组发生CAC的比例明显高于非MS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CAO等[10]一项来自北京社区人群的调查研究显示,例参与者(男例,女例)根据有无MS分为MS组(例)和非MS组(例),MS组各年龄段男性及女性患者发生CAC的程度均较无MS者明显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且随着MS组分种类及个数的增加,CAC的风险程度进行性升高。Santos等[11]也报道,在例巴西白人男性中,MS人群发生CAC的风险性大约是无MS人群的2倍(OR=1.94,95%CI:1.05?3.61,P<0.05)。Wong等[12]在一项例韩国成年人的调查研究中显示,MS者发生CAC的风险是非MS者的1.4倍(OR=1.4,95%CI:1.05?1.89,P<0.05)。一项动脉粥样硬化的多种族研究(MESA)也证实,MS人群CAC的发生率是无MS及糖尿病人群的7.8倍(OR=7.8,95%CI:4.0?11.6,P<0.01)[13]。以上研究结果与本研究基本一致。MS导致冠状动脉疾病的机制目前还未完全明确,中心性肥胖和胰岛素抵抗可能是其关键环节。脂肪组织会释放游离脂肪酸、I型纤溶酶原激活剂抑制物、炎性细胞因子(肿瘤坏死因子-α、白细胞介素-6、血管紧张素-2、脑啡肽酶、内脏脂肪素、纤维母细胞生长因子-21)及脂肪细胞因子,这些物质在糖、脂代谢紊乱、胰岛素抵抗、心血管栓塞事件的发生、发展中起到重要作用[14]。
本研究还发现,吸烟是CAC的显著危险因素(95%CI:1.~1.,P<0.05),吸烟合并MS者更易出现CAC(95%CI:1.?5.,P<0.05)。在CAC与MS及吸烟状态的Logistic回归分析中,无MS但吸烟者OR值为2.(P<0.05),有MS但不吸烟者OR值为2.(P<0.05),有MS且吸烟者发生CAC的风险性较前两者更高[OR=2.(P<0.05)]。Yun等[15]的一项研究表明,例韩国成年男性中,吸烟且合并MS者出现CAC的风险(OR=2.44,95%CI:1.39?4.21,P<0.05)高于吸烟但无MS者(OR=1.36,95%CI:0.79?2.34,P<0.05)及不吸烟但有MS者(OR=2.15,95%CI:0.90?5.14;P<0.05),这与本研究的结果基本一致。究其原因可能是因为吸烟会引起炎性因子的增加,从而增强白细胞与内皮细胞之间的相互作用,导致脂质过氧化、粥样硬化物质激活等一系列反应[16],更多可能的机制有待于进一步研究。
综上所述,MS和吸烟是CAC的显著危险因素,MS合并吸烟会使发生CAC的危险性进一步升高。本研究结果对MS及吸烟人群中心血管疾病的预防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另外,本研究属于回顾性研究,样本量偏小,有待国内外大型的前瞻性研究来进一步明确证实。
参考文献(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