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话CMVD丨提高CMVD防治水平实现
导语
冠状动脉微血管功能障碍病因复杂,涉及人群广泛,严重影响患者预后,目前,CMVD尚缺乏系统化、规范化和标准化的检测方法,给冠心病的系统防治与综合管理带来极大困难,因此加强CMVD检测方法的研究具有非常重要的理论与实践意义。CMD的检测缺少直观的影像学基础,是临床研究的瓶颈与未来亟待完善的方向。
为此,我们有幸采访了曾定尹教授与石井秀树教授,特别就“如何提高CMVD防治水平”话题进行对话访谈。
医学网
近年来由CMVD诊断的相关研究在快速发展中,相比其他心血管疾病,许多CMVD的患者甚至临床医生往往缺乏对CMVD预后准确的判定和重视,请二位教授帮我们描述一下CMVD相关研究的发展方向以及预后的管理情况。谢谢。
曾定尹教授
有关冠状动脉微血管功能障碍的研究历史已经有50多年,最近10几年引起了世界上广大学者的重视。目前,对于微小血管功能障碍诊断有了一些进展,也仅仅是开始阶段。这些临床诊断及治疗还要加强科学化、规范化、标准化。只有这样,才能更好的指导医生的临床实践和临床研究,帮助我们提高冠状动脉微血管功能障碍的防治水平。
此外,从医学临床角度看,尚没有疗效显著的治疗方法解决冠状动脉微血管功能障碍。目前有效治疗药物是尼可地尔,药物选择比较单一,还是缺乏这方面的药物研究。常规用药尚无循证医学(EBM)研究支持对心血管患者心血管事件的发生率和死亡率的影响。这些都需要我们进一步通过临床研究来证实。
关于微血管功能障碍临床预后,可以分两方面:第一,对一些非阻塞性冠状动脉疾病所引起的微血管性心绞痛,或X综合症,我们发现有3%-35%的病人,曾经因为心绞痛而误解为急性冠脉综合症收治入院,冠脉造影显示病变较轻,事实上如果不治疗,对预后确实不好。第二:对于冠状动脉阻塞性微血管功能障碍,如一旦发生了冠状动脉疾病,也是严重影响他的愈后。具有高血糖、高血压或血脂异常等危险因素的患者,常伴有冠心病,且存在微血管功能障碍,如果没有得到较好的治疗,会大大增加心血管事件发病率和死亡率。所以医生以及患者自身应该对微小血管的防治给予高度重视,这样才能达到心血管病人预防治疗临床目的。
石井秀树教授
刚才曾定尹教授的发言内容是很有参考价值的。正如曾教授所言,CMVD是一种和生活习惯有关的疾病。在日本,对CMVD预后准确的判定并不是十分显著,因此,最近相关问题也引起热议。今后,我们对CMVD进行专门化的预后调查是否具有必要性,可以通过今天所讲的内容进行深入思考与探索的。谢谢大家。
今天和曾教授讨论了很多内容,都十分有意义。我们就日本和中国在CMVD诊断和治疗方面进行了大量讨论。在日本,随着冠动脉造影的开展增多,相关人员也十分 希望今后还将继续彼此间的学术交流,对药物治疗方面进行进一步研究。今天也承蒙各位照顾,感谢有机会与曾教授进行深入探讨。
曾定尹,国家二级教授,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
中国医科大学心脏血管疾病研究所名誉所长、国家心血管病中心专家委员会委员、世界高血压联盟理事、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分会专家会员,冠状动脉粥样硬化与冠心病专业组副组长、中国医师协会内科心血管病分会资深专家、中国老年学会心脑血管病分会资深专家、国家科委重点基础“”计划项目和中国非传染性慢性疾病防控研究项目评审专家、中华心血管病杂志编委、“疑难病杂志”副总编辑等。
从事医教研工作五十多年,创建辽宁省第一个心血管病专业博士点,是辽宁省第一个心血管病学博士生导师,培养博士生38名。承担国家攻关及省部级课题7项,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及省部级一等奖共5项,专著9部。编写指导我国冠心病临床实践的诊断与治疗指南共8部。
他是我国最早对严重影响冠心病预后的冠状动脉微循环功能障碍及冠状动脉痉挛的研究的专家。他编写了我国第一部《冠状动脉痉挛综合症的诊断与治疗中国专家共识》及主译了国际上第一部《冠状动脉微循环功能障碍》专著,对我国该领域的研究发挥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年获“中国介入性心脏病学”突出贡献奖。年获“中国胆固醇教育计划”杰出贡献奖。年获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分会杰出贡献奖。
石井秀树,医学博士、理学博士;名古屋大学医学院心脏内科教授;美国心脏协会会士(FellowofAHA);欧洲心脏学病学会士(FellowofECS);美国心脏病学院(ACC)会员;日本心血管学会委员(FellowofJCS);心肌梗死二级预防指南小组成员(JCS);急性心肌梗死(ST段抬高型)指南编纂者(JCS);日本心脏病学会委员(FellowofJCC)。
推荐阅读曾定尹:冠状动脉微血管功能障碍新概念、新进展与展望
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或转载请注明医学网
长按识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