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第期ADR分享对严重过敏反应
本刊今年第1期刊医院药剂科董淑杰等的一篇文章《头孢羟氨苄片致药物超敏综合征并发急性心肌炎死亡》,报道了1例61岁女性患者因右眼睑裂伤缝合术后出现发热,自行口服头孢羟氨苄片0.5g、2次/d。服药后体温恢复正常,继续服药。用药2周后患者躯干四肢出现皮疹伴剧烈瘙痒,再次出现发热(体温39℃),遂自行停药。但症状进行性加重,5d后出现面部肿胀,于发病第7天入院。入院时WBC25×/L,嗜酸粒细胞0.29,嗜酸粒细胞计数7.4×/L,肝肾功能和心肌酶谱正常,心电图正常。入院后给予抗过敏及对症治疗。入院第4天患者出现头晕及全身乏力,血压96/61mmHg,心率次/min,心电图检查示Ⅱ、Ⅲ、aVF、V3~V6导联ST段抬高,超声心动图检查示少量心包积液,实验室检查示心肌肌钙蛋白T(cTnT)1.52μg/L、肌酸激酶(CK)U/L、CK-MB63U/L、N末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ng/L,诊断为药物超敏综合征并发急性心肌心包炎。给予大剂量甲泼尼龙(mg/d)静脉滴注、肌内注射人免疫球蛋白(40g/d)和营养心肌治疗。入院第5天患者血压80/50mmHg,CKU/L,CK-MB98U/L,cTnT5.33μg/L,左心室射血分数55%,转入心血管重症监护病房(CCU)。但患者心肌心包炎进展迅速,转入CCU第3天CKU/L,CK-MBU/L,cTnT4.57μg/L,NT-proBNPng/L,左心室射血分数10%;第6天左心室射血分数降至5%;第9天死亡。
药物超敏综合征(Drughypersensitivitysyndrome,DHS)又称为伴嗜酸粒细胞增多和系统症状的药疹(drugrashwitheosinophiliaandsystemicsymptoms,DRESS),是一种具有发热、皮疹及内脏受累三联征的急性严重性药物不良反应[1]。心脏损害是其中最严重的并发症。根据一些病例回顾研究,DHS并发心脏损害的发生率在4%~21%[2-4]。我国台湾地区一项60例DHS病例回顾性队列研究发现,9例(15%)患者发生心肌炎[2]。
我在编辑加工这篇文章时看到一篇参考文献中关于DHS并发症发生时间的图,其中心脏损害的发生时间引起了我的注意。DHS的心脏损害可发生在HDS发病的初期(1周左右),还可发生在HDS发病的5周以后[5]。
DHS的病死率约为10~20%[1],并发心肌炎是导致患者死亡的重要原因之一。在我国台湾的研究中6例(10%)患者死亡,死亡原因主要为感染和心源性损害[2]。Thongsri等[6]认为,对所有DHS的患者应常规监测心电图和超声心动,以便及时发现心脏损害。
在编辑这篇文章时,我还注意到了与过敏反应相关的另一种心脏损害——Kounis综合征。Kounis综合征亦称过敏性心肌缺血综合征,是过敏反应介导的急性冠状动脉综合症。因此,医院药剂科董淑杰等《头孢羟氨苄片致药物超敏综合征并发急性心肌炎死亡》文刊出后,特写出此博客,提醒临床医生对严重过敏反应的患者应常规监测心电图和超声心动图,警惕过敏反应相关的心肌损害和Kounis综合征。有关Kounis综合征的问题,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