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中国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指南解读
《中国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防治现状蓝皮书》数据显示,我国心血管疾病患者人数已高达2.9亿,占我国居民疾病死亡构成比的40%,其中冠心病的发病呈逐年增长的趋势。《中国心血管报告》显示,年我国城市居民冠心病病死率已达到.5/10万,农村地区居民病死率为.37/10万,较年明显上升。作为临床上冠状动脉(冠脉)血运重建的重要方式,经皮冠脉介入治疗(PCI)发展迅速,已成为恢复心肌血运再灌注的重要策略之一。为规范临床介入诊疗操作、提高临床医师救治水平、改善冠心病患者的生命质量,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介入心脏病学组、中国医师协会心血管内科医师分会血栓防治专业委员会、《中华心血管病杂志》编辑委员会于今年5月对《中国PCI指南》进行了正式更新与修订。新指南在年指南的基础上,结合了近几年来最新的大型临床研究、欧美相关指南及我国的具体国情,对PCI治疗领域中危险评分、血运重建策略、术中操作、药物治疗、并发症处理及二级预防和心脏康复等多方面进行了说明及更新。现对新指南的更新及要点进行解读,以期进一步指导临床工作。重视质控工作规范质控体系随着介入技术的不断推广及完善,我国PCI治疗蓬勃发展。据年冠心病介入质控数据显示,我国年PCI例数为例,较年增长13.3%。然而,由中医院牵头的CathPCI研究则显示,伴随着我国PCI数量的井喷式增长,临床介入工作中仍存在着诸多问题,病变诊疗和处理不规范的现象仍普遍存在。因此,加强介入质控工作的监督、制定规范的治疗策略是现今亟需解决的问题。为此,新指南首次将“建立质控体系”列为Ⅰ类推荐,强调质控工作不仅是保证PCI持续发展的前提,且对指导我国介入规范化治疗具有重大意义。优化危险评分评估风险预后新指南新增加了对EuroSCOREⅡ和SYNTAXⅡ评分的推荐,优化了原有的EuroSCORE和SYNTAX评分。新指南中指出,由于EuroSCORE评分可能会高估患者血运重建后的死亡风险,因此应用EuroSCOREⅡ评分系统替代,可能会更准确地协助临床医师评估患者预后。此外,新指南将SYNTAX评分预测低危冠脉旁路移植术患者风险升高至Ⅰ类推荐、B级证据。而对于无保护左主干和复杂三支病变的复杂血运重建,应用SYNTAXⅡ评分在预测患者远期预后效果方面优于SYNTAX评分。获益/风险评分对于预测患者临床预后、指导临床策略制定逐渐发挥出重要作用。然而,必须重视的是,现代医疗是基于精准化的个体治疗,不同的患者治疗策略不同,临床预后也不尽相同,不能一概而论。临床风险评分只能提供大致的临床预测,具体还需结合临床实际。重视重建策略证据结合实践稳定性冠心病(SCAD)随着介入技术的不断进步、药物洗脱支架(DES)等器械的临床应用,PCI术后不良并发症的发生率显著降低,SCAD行PCI治疗的适应证逐渐拓宽,特别是对于低中危患者,PCI推荐级别升高。对于SCAD患者,新指南推荐以冠脉病变直径的狭窄程度和左心室射血分数水平作为策略的选择依据。当狭窄>90%时,可直接干预;当狭窄<90%时,应对有缺血证据,或血流储备分数(FFR)≤0.8的病变进行干预。对合并左主干和/或前降支近端病变、多支血管病变患者,根据SYNTAX和SYNTAXⅡ评分评估中远期风险,选择合适的血运重建策略。特别是对于SYNTAX评分≤22分的低危患者,PCI的推荐级别上升至Ⅰ类推荐、B级证据,与冠脉旁路移植术相当。非ST段抬高型急性冠脉综合征(NSTE-ACS)对于疑似NSTE-ACS患者,推荐使用高敏肌钙蛋白早期诊断或排除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这一点与近年来NSTE-ACS相关指南推荐一致。而对于需行紧急冠脉造影的高危NSTE-ACS患者,新指南进一步细化了具体的患者及适应证。对于血流动力学不稳定或发生心原性休克、顽固性心绞痛、恶性心律失常或心脏骤停、机械性并发症、急性心力衰竭伴难治性心绞痛和ST段改变、再发心电图ST-T动态演变者,尤其是伴有间歇性ST段抬高的患者,均推荐在2h内行紧急冠脉造影,其推荐级别上升至Ⅰ类推荐、C级证据。需注意,早期高敏肌钙蛋白升高并不是紧急冠脉造影的指征。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1)溶栓结合PCI的应用:直接PCI作为早期开通梗死相关冠脉的有效手段,在近年来得到了大力推广和发展。然而,广大临床医务工作者对于救治STEMI患者时常过分北京哪家医院治白癜风费用少哪家医院治疗白癜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