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聚焦顾健人院士谈肿瘤防治的挑战与
快乐一些,癌症可能远离你
来源:年5月7日《文汇报》16版
首席记者唐闻佳
肿瘤的形成就是中枢性调控系统“不作为”、外周器官/组织的调控系统“乱作为”,肿瘤就是典型的“黑社会”,自我膨胀,破坏社会稳定,破坏警察系统(免疫系统)。肿瘤好比组建了一个体内的独立王国,这是肿瘤难治的根源。
“良性精神刺激可能改变了癌细胞的代谢,同时影响到免疫系统。”这提示了精神行为可能对肿瘤产生影响。
人类抗击肿瘤已多年,手术、化疗、放疗等治疗手段相继问世,免疫治疗、靶向治疗、基因治疗等治疗新技术亦层出不穷。在一系列对肿瘤的密集打击中,一些科学家正提出一个让人眼前一亮的防治方法:快乐!
国内外一系列新证据发现:精神因素不只关乎情绪,还与神经调控、免疫系统、激素分泌,以及最终癌的发生有着微妙关联。基于科学家对肿瘤发生发展的这种新认识,肿瘤防治也提出了一条新路径。中国工程院院士、上海交通大医院上海市肿瘤研究所顾健人教授是这些新观念的积极倡导者。
“快乐小鼠”的肿瘤变小甚至消失了
癌症死亡是一个令人生畏的话题。顾健人提到三个“1/3”的说法:1/3病人死于癌症发展的自然规律,比如90%死于癌的转移;1/3病人死于过度治疗,把人给摧毁了;1/3病人死于恐惧与高度忧郁,也就是我们经常说的“被吓死的”。前两点是现在肿瘤防治的难点与热点,最后一点是顾健人格外 我们有必要来重新认识一下肿瘤。
“传统概念认为癌是局部组织的自主性异常生长:胃癌就是胃的毛病,肝癌就是肝的毛病。那是一个多世纪前的观点,当时的金科玉律,走到今天,要变了。”顾健人称,越来越多的证据认为,癌症是一种系统性疾病。
年、年,顾健人与杨胜利院士先后在《美国科学院院报》、《中华医学杂志》提出,癌症是一种以局部组织异常生长为特征的全身性系统调控失常的疾病。
人体有两大系统性调控系统:中枢性调控系统和外周性调控系统。
中枢性调控系统包括全身的激素系统(肾上腺、性腺、甲状腺、其它激素器官);自主神经系统,这里有交感神经、副交感神经,控制免疫器官、胸腺、脾脏等。这好比身体内的“中央政府”。
外周性调控系统存在于各种器官,肝、胰、消化道、肺、肾、皮肤、脂肪组织等。这好比身体内的“地方政府”。这外周调控系统,正是国外所忽视的。
上海市肿瘤研究所同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