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的位置是:冠状动脉综合症 > 疾病病因

猝死离我们有多近

今日凌晨,浙江卫视综艺某真人秀节目录制现场,台湾艺人高以翔突然晕倒。现场网友称,他在晕倒后曾心脏曾停跳了3分多钟,现场医务人员对其进行了十多分钟的心肺复苏抢救无效,医院进行进一步救治。又经近3小时的急救后,高以翔被确认不幸逝世。年仅35岁。图源:微博

高以翔Godfrey医院最终确认高以翔的死因为:心源性猝死。

而这起意外发生后,就有很多朋友跑来问老秦:心源性猝死是怎么回事?为什么年纪轻轻的演员会因为这个突然离世?

老秦首先要说:愿逝者安息,生者珍重。

这里想再发一遍几年前就做过的科普:猝死究竟离我们有多远?我们都知道,人体常见的六种死因为:窒息、损伤、中毒、高低温、电击以及疾病。

而疾病导致人体死亡这一分类中,就有严重疾病导致的正常死亡,和潜在疾病导致的非正常死亡。这种非正常死亡,就是猝死,因为它的发生毫无预兆、死亡过程急骤,所以需要法医来进行死因甄别。WHO(世界卫生组织)对猝死是这样定义的:平素身体健康或者貌似健康的患者,在出乎意料的短时间内,因自身疾病而突然发生的死亡称之为猝死。从这个定义描述不难看出,猝死的特点:出其不意、过程迅速,一般都和个体的隐藏疾病有关。在法医实践中,猝死是非常多见的,它的发生通常有一定的诱因,比如睡梦、情绪激动、外伤、饥饿、寒冷等等。

而外伤和情绪激动作为诱因的猝死事件,通常是发生在打架、纠纷过程当中,所以很多死者家属会认为行为人应该承担“故意杀人”的刑事责任。然而在法医鉴定完成后,这类案件当然不会被作为故意杀人案来处理,从而引起死者家属的异议。

也有在警务活动中,嫌疑人因为过度紧张诱发的猝死,引起了家属对警方的猜疑。

为了让大家进一步了解和认识“猝死”,老秦觉得是时候给大家认真科普一下了。

引发猝死的病因主要有两大类。1、心源性猝死(这正是高以翔的死因)

是指由于心脏原因导致的患者突然死亡,这是在法医工作实践中最为常见的猝死类型。有文献指出“在心源性猝死的患者中,八成的成人死因与急性冠状动脉综合症有关”。

也就是说,法医工作实践中,最为常见的就是因冠心病(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型心脏病)引起的猝死。

图左:冠状动脉粥样硬化造成的冠脉阻塞,病理组织学切片;图右:冠脉阻塞的标本切面。图源:参考资料[1]

简单说,为心脏供血的冠状动脉,因为存在粥样硬化,所以管腔变窄、弹性降低。在有一些诱因的作用下,血管收缩,血管不通畅,从而心肌急性缺血,进而发生恶性心律失常引起猝死。这种死亡是迅速的,前兆可能仅仅是胸闷等不适。这些疾病,如果不做专门的检查,是难以发现的。而发生猝死的人,很大比例是看似非常健康的人。足球场上跑死、办公室里累死、网吧里熬夜死的案例,大家想必听说过不少吧。2、非心源性猝死

猝死案例中,还有四分之一左右的患者,并不是心脏疾病。比如肺梗死、支气管哮喘、脑血管病变、急性出血性胰腺炎等。

急性肺栓塞导致的猝死者的肺脏,箭头示造成栓塞的血栓

脑组织出血造成的猝死者的脑组织标本切片

位于颅底动脉环的动脉瘤破裂出血造成猝死者的动脉环与动脉瘤标本

而遇到类似此类案件时,法医应该如何做呢?在全面了解案情之后,法医应该最先对其他可能存在的致死性因素进行分析排除。如果可以完全排除其他致死性因素,那么就高度怀疑死者死于猝死。此时,法医会摘取死者的全套脏器器官,进行法医组织病理学检验。此项检验程序繁琐,需要经过组织固定、取材、脱水、包埋、切片、染色、封片、阅片等一系列工作。

但是通过此项检验,可以根据组织器官的微观结构病变,确定死者生前患有的疾病或者潜在性疾病。鉴定书的结论会是潜在性疾病导致死亡,但也可以在鉴定书中列出诱发因素的可能性。因为诱因在整个死亡过程中的参与度是很低的,所以行为人究竟该承担什么责任,这也根据案情的不同,而有不同的界定。

老秦认为,在多数猝死案例中,行为人并不该承担死者死亡的刑事责任。

看完以上的故事和科普后,很多同学可能会有一些疑惑和担心。猝死发病急骤,而且平时还察觉不到,那么大家该如何避免和预防呢?

老秦想说:生死有命富贵在天,不必杞人忧天。猝死在整个潜在疾病患病人群中,其实还算是极少数的。保持健康的生活习惯(不吸烟、不喝酒、多运动、少油荤少糖饮食、控制体重),做一个健康的人就再好不过了。

今日知识划重点:

猝死的根源是疾病

这种疾病可以是潜在性的、平素不被发现的

下猝死的结论之前,必须要排除其他致死原因

即便结论分析了诱因,也只是分析推断,并不能确证

诱因在死亡中参与度小,换句话说,即便A诱因没有诱发死者死亡,死者也有可能在以后的日子里因为B诱因而死亡

关于猝死的其他问题

Q:在查不出的情况下,保持正常的作息,心源性猝死的死亡率有多高?A:猝死本身就是小概率事件,所以不必杞人忧天。Q:我想一问老秦,如果休息不足,感觉到心跳加速,不舒服,但是及时休息平静躺下过一会就好了,以后注意情绪休息是不是就好了A:这样的症状大多是功能性的,并不会致命。Q:文中说心源性猝死前看上去健康,没有专门的检查查不出来。那如果做过心电图,24小时心电图,心脏彩超都没有病的人也会猝死吗?A:也有可能。比如心电传导一过性异常,有可能难受一下就没事了,但有的可能就失去生命了。但这样的情况比较罕见。有时法医学检验也查不出器质性的病变。

近期发生了很多让人扼腕的新闻,家暴事件、自杀事件和今天发生的猝死事件……每一件都让人无比痛心。生命如此脆弱,世事如此无常,希望我们能够真正活在当下,不浪费每一刻的生命。

本文中科普配图来源:

[1]JosephA.Prahlow.RogerW.Byard.AtlasofForensicPathology[M].HumanaPress..

主稿人:法医秦明;编辑/排版/题图:鲁鲁修

题图来源:微博

高以翔Godfrey

推荐阅读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http://www.bwmsm.com/jbby/12409.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