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的位置是:冠状动脉综合症 > 疾病病因

老年肌少症与衰弱概念危害临床表现

导读

尽管肌少症在患病率方面存在人种和性别差异,但整体而言70岁以上老人肌少症患病率超过20%,80岁以上老人患病率可达50%左右。肌少症在男性患者中致残率是健康人的3.6倍,在女性中是健康人的4.1倍,肌少症老人发生跌倒风险和需要器械辅助步行率也高于健康人。

转载:实用老年医学

肌少症的概念和危害

肌少症概念

肌少症(Sarcopenia)是以骨骼肌量减少、肌力下降和肌肉功能减退为特征的综合症。生理情况下50岁以后骨骼肌量平均每年减少1-2%,60岁以上骨骼肌量减少约达30%,80岁以后骨骼肌量减少可高达50%。但是人们既往把它看作是人体老化的正常现象,没有引起重视和研究。年美国Tufts大学Rosenberg首次提出“肌肉衰减症”的概念,年欧洲和国际肌少症工作组相继提出了老年肌少症的定义、诊断等专家共识,我国近年来也才逐渐开始认识这种老年综合征。

尽管肌少症在患病率方面存在人种和性别差异,但整体而言70岁以上老人肌少症患病率超过20%,80岁以上老人患病率可达50%左右。肌少症在男性患者中致残率是健康人的3.6倍,在女性中是健康人的4.1倍,肌少症老人发生跌倒风险和需要器械辅助步行率也高于健康人。

肌少症的危害

跌倒风险增加

肌少症的特点是骨骼肌量减低,肌肉内脂肪堆积,导致肌肉力量减低和肌肉功能下降。由于人体的下肢屈肌衰退较伸肌显著,而下肢肌力的显著减退直接影响到平衡功能,因此导致老人易于摔倒,导致失能等不良后果也显著增加。

易发生骨质疏松症或骨折

随年龄增长的肌肉衰减和骨骼肌结构和功能衰减有许多共同的发病因素。骨骼肌数量减少导致骨骼的母细胞活动减少,且肌肉数量减少与骨密度也呈同步变化,故其发生骨质疏松的可能性为正常人群的3倍。骨骼肌衰减后肌肉力量下降,对骨骼的保护作用降低,也是导致骨骼发生风险增加的原因之一。

老年人机体功能和生活质量下降

肌少症的病人提重物能力和下肢负重能力下降,活动减少,逐渐可导致老人生活质量下降,甚至住院和死亡风险增加。

与慢性病不良预后有关

与慢性阻塞性肺病、糖尿病、肿瘤、心力衰竭等临床疾病不良预后有关。

衰弱的概念和主要危害

衰弱的概念

衰弱是由于衰老、老年人多重生理系统功能衰退累积作用,造成身体恢复及储备能力降低、抵抗应激的能力下降,以及维持体内衡定能力改变等,进而呈现一些综合征的表现,如跌倒、谵妄及失能等。

衰弱的危害

衰弱与衰老相关,是衰老的表现之一。

衰弱与失能相关

衰弱可以导致失能;也可由于患有疾病或疾病不适当治疗或过度治疗而产生衰弱或加重衰弱。

衰弱与老年人疾病预后相关。

衰弱与老人的手术获益程度相关。在面临手术的患者中,由于衰弱老人维持机体稳态能力下降,更容易出现手术后并发症,因此在手术前根据老人的衰弱状态或发生衰弱的风险程度再确定治疗方案极为重要。过度的手术治疗或不及时、不恰当的术后康复方案均有可能导致老年人衰弱发生风险增高。

衰弱与肿瘤治疗相关。对肿瘤进行治疗前要评估机体对治疗的承受程度、身体的储备、恢复能力,还要考虑治疗带来的体重丢失、恶液质等问题,这些问题反过来会通过导致衰弱对机体造成不利影响。

衰弱的慢性肾脏病人较没有衰弱的老人需要更早透析。

衰弱在心血管病患者、接受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和心力衰竭患者中发生率也显著增高,衰弱可增加心脏手术患者术后的并发症和死亡率。

衰弱可以导致糖尿病的预后变差。

衰弱增加不良事件风险

有些衰弱老人可能没有失能和疾病,但发生不良事件的风险增高,不但影响老人的生活质量,还增加了老人不良预后(如致残率、跌倒、住院率增加和住院时间延长、死亡率增加)。

老年肌少症、衰弱的常见原因

目前对于老年肌少症和衰弱发发生机制还不十分明确。多数研究提示肌少症发生与老年人体内合成睾酮、雌激素、生长激素、胰岛素样生长因子-I减少有关,导致肌肉蛋白合成减少;此外,炎症因子增加会导致肌细胞蛋白质分解增加。在老年人中常存在食欲减退、消化及吸收功能下降的情况,或者由于社会支持不足可以导致蛋白质及维生素D摄入减少、营养不良,这些因素都有可能引起体内合成蛋白质减少,继发骨骼肌量的衰减和功能下降。老年人活动减少、活动能力下降也是引起肌少症发生的重要因素。老年人患有慢性炎性疾病、恶性肿瘤、糖尿病、认知功能损伤、心力衰竭、骨质疏松也都是发生肌少症的危险因素。

衰弱的发生主要与炎症有关。此外,也与老年人营养不良、肌少症、体重下降、能量代谢失衡、激素分泌失衡,神经退化等因素有关。有研究发现75岁以上老年人、女性、社会经济地位低、合并多种疾病、失能(不能从事一般日常活动)、认知损伤、抑郁的老人,发生衰弱的风险显著增高。

肌少症和衰弱的临床表现

肌少症的临床表现

1.肌力减退,活动能力下降。日常动作完成如行走、坐立等完成困难,甚至导致平衡障碍、易跌倒等

2.肌肉数量减少,平衡能力下降。易发生跌倒、骨质疏松症或骨折。

衰弱综合征的临床表现

衰弱主要表现为机体脆弱性增加,维持机体稳态的能力下降。

1.非特异性表现如极度疲劳,行动缓慢,活动能力下降、次数减少,丧失独立性。此外,如果出现不明原因的体重下降,易感染等要注意老人是否有衰弱状态。

2.对于患有多种慢病、抑郁、认知损伤的老年人要警惕这些疾病也可能是衰弱的表现,要及时进行衰弱的评估。

3.特异性表现如跌倒、谵妄及间歇性失能也提示衰弱的表现。

总之,肌少症与衰弱的临床表现之间互相联系,肌少症是衰弱综合征的一种早期表现,并且二者都与跌倒、失能增加有关。老年人一旦由衰弱进入失能状态,将很难逆转,需要家庭护理率和入院治疗率显著增加。住院期间发生院内感染机会大,住院时间延长,死亡的风险显著升高。

老年肌少症、衰弱的特点

老年人肌少症、衰弱的发病率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增加。在老年人中尤其要重视合并肥胖的肌少症,是指老年人中同时合并骨骼肌量减少和内脏脂肪蓄积。年一项研究发现,合并肌少症肥胖者比没有肌少症肥胖者全因死亡率增加24%,尤其在男性中。因此在面对老人照护对象时,不能忽视合并肥胖的老年肌少症患者,必要医院检查确诊。

衰弱的表现常被认为是衰老自身的特点,也很容易被忽视,如进食减少、行动缓慢、活动能力下降、体重下降、合并多种慢病。但老人一旦发生衰弱,极易进展为不可逆转的失能,对老人带来的危害极大。

因此对老年照护对象照护时应熟知肌少症、衰弱发生的危险因素和表现,发现异常及时建议家属请专业人员给予评估,并协助老年照护对象在专业医师指导下进行营养补充和康复锻炼。这是是减少、延缓老年人肌少症、衰弱发生和发展的重要手段。

版权申明

长按识别下面







































北京白癜风哪里治疗好
中科白癜风医院怎么样


转载请注明:http://www.bwmsm.com/jbby/8195.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