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西心内科主任这两个病例让我想到
医院都具备冠心病介入的治疗条件。这导致不少冠心病患者发病后,难以得到有效诊治。
作者:燕小六
来源:医学界心血管频道
医院心内科主任、四川省医学会心血管病学专委会主任委员陈茂教授,和“界叔”分享了两个病例。
病例一:症状不典型怎么办?
65岁女性,反复呼吸困难半年,活动时明显,且逐渐加重。医院就诊,常规心电图、心肌酶学、心脏超声等检查都无异常,住院7日后出院。
出院后月余,医院急诊。入院前5小时,病人再次突发呼吸困难,伴大汗。医院检查,心电图提示V1-V6ST段抬高,诊断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
医院心内科监护室(CCU)进行了急诊PCI。3日后,患者出院,近日随访右心衰近日随访有心衰症状,对症处理后好转。
陈茂的思考:
1、症状不典型,易被忽视。这个病人属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症状为非典型胸痛。医院缺乏对ACS、心血管危重症的认识,以及规范化诊疗的经验,没有做出正确判断。
2、医院“漏”了关键检查。其中可能有多方面原因,如缺乏相关设备等,或是尚未开展介入技术。
3、快速出院致症状反复。如今,医院对床位周转要求高,医院。病人发生心衰,和其快速出院有一定关系。这提示我们,随访治疗需要规范和延续。做到这一点,患者预后会明显改善。
病例二:医院处理都一样吗?
59岁男性,1医院诊断为冠心病,前降支植入支架1枚。
因急性前壁心肌梗死,在成都市某医院,行急性冠脉造影。考虑支架内血栓形成。予急诊PCI治疗。术后第二日,患者反复发作心力衰竭,出现心源性休克,多次心肺复苏。
医院ECOM小组接到会诊请求,赴现场救治。随后,患者及家属要求转入华西CCU。目前患者已痊愈出院。
陈茂的思考:
1、危急重症病人转诊的通道问题仍然存在。确保患者在最短时间内获得最有效救治,仍是一大考验。
2、并非所有的医院拥有同等水平的抢救能力。医院处理复杂疑难病例的经验,有差异。
这两点提示了,医院间都需要紧密合作,致在打通生命通道。
提问:如果能和华西“绑定”,医院最想干吗?
年11月,华西心内科“心联盟”成立。华西与成都地区35医院和各级社区卫生中心签订协议,开展了双向转诊工作。
华西心内科在联盟内做了一项调查,医院及工作人员,对华西有什么样的期许。
最终收到有效反馈意见份。转诊、教学查房、进修,是受访者最希望“得到的帮助”。
“这些都很重要。我们也想做得更多。”陈茂主任介绍。
年9月29日,医院心内科学科联盟会召开。在会上,陈茂主任指出,“医院心内科学科联盟将开放学习平台,打通各种学习通道”。
除进修通道外,医院,医院、医生,开放大查房、病房查房,及观摩导管室、CCU。
大查房:华西心内科联盟相关山东白癜风医院江西治疗白癜风的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