胸痛急救常识
“胸痛中心”是一种区域协同救治的模式。目的是为胸痛患者提供快速而准确的诊断和治疗,减少误诊和漏诊,避免治疗不足或过度治疗,以降低胸痛患者的死亡率、改善临床预后。胸痛中心的救治原则是:先治疗,后收费。
建立胸痛中心的目的和意义建立胸痛中心的主要目的是为急性胸痛患者建立起根据危险分层实施救治的快速诊疗通道。通过多学科协作的“胸痛中心”优化诊疗流程,降低诊疗费用,缩短胸痛患者的确诊时间和急性心肌梗死再灌注治疗时间,降低患者的死亡率及再次住院率,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标准版和基层版胸痛中心的区别?标准版胸痛中心:
已经具备急诊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PC1)条件且能够全天24小医院,经过中国胸痛中心标准认证。基本资质要求:全年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手术量大于台,年PPCI量大于50台。
(医院为标准版胸痛中心)
基层版胸痛中心:
年PCI或PPCI无法达到标准版胸痛中心要求,部分基层版无法行PPCI手术,但接诊急性胸痛患者的诊疗流程符合指南要求,并已通过中国基层胸痛中心认证。基本资质要求:年接诊急性心肌梗死数量超过30例,具备PPCI、溶栓治疗或及时转运的能力。
胸痛基础知识1、高危胸痛主要见于哪些疾病?
急性冠脉综合症、主动脉夹层、肺栓塞、张力性气胸等
2、哪些症状提示患者为高危胸痛患者?当胸痛伴随意识障碍、晕厥、大汗、肢端湿冷、呼吸困难、脉搏细弱等症状时,提示为高危胸痛患者。3、什么是急性冠状动脉综合症?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症(ACS)是指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破裂引起完全或不完全闭塞性血栓形成为病理基础的一组临床综合征,包括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急性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和不稳定心绞痛。
4、急性心肌梗死的典型临床表现?
剧烈而持久的胸骨后疼痛,可波及心前区,可放射至左肩、左臂内侧、手指、颈部、咽部、下颌部,胸痛常为压榨性、压迫性、发闷或紧缩性,常伴胸闷、烦躁不安、出汗、恐惧或有濒死感,休息及含用硝酸脂类药物多不能缓解。
突发胸痛,应该怎么办01有胸痛,就打
千万不要存侥幸心理,尽快拨打,医院。部分胸痛患者近期或一天医院就诊,最后造成急性心肌梗死,甚至猝死。
(立即呼叫//-急救。)
02保持镇定,原地休息
首先要平卧休息,要使病人镇定下来,避免导致心律失常。要让病人绝对卧床休息。如果病人已摔倒在地下,应原地平卧,注意保暖,不要急于搬上床。因为任何搬动都会增加病人心脏负担,甚至会危及病人生命。
03有心梗,通血管
如在急教车上心电图初步诊断有心梗可能,一定要就近转运到胸痛中心进行救治,在医生指导下尽快服用心梗急救“一包药”。采用心脏介入手术开通血管,是急性心梗最有效的治疗措施。发病后分钟内是“救命”的黄金时间。
心梗术后康复要点心梗术后康复应牢记ABCDE,具体指的是:
A.抗血小板治疗(Anti-platelettherapy)和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血管紧张素lⅡ受体拮抗剂(ACEI/ARB)。抗血小板药物包括阿司匹林和P2Y12抑制剂(如替格瑞洛)。有抗血小板凝集作用,可减少血栓形成;ACEI/ARB可改善心脏功能,改善心脏重塑,对合并高血压、心功能不全者更有帮助。
B.β受体阻滞剂(Beta-blocker)和血压控制(BPControl)。
大量研究证据表明心肌梗死后患者使用β受体阻滞剂,可降低相对死亡率,改善心功能,减少猝死的发生。血压控制在/90mmHg以下,可减少冠心病急性事件,且可减少高血压并发症,如卒中、肾功能损害及眼底病变等。
C.降低胆固醇(Cholesterol)和戒烟(Cigarettes)。应通过饮食控制和坚持服用调脂类药物如他汀类药物(如瑞舒伐他汀)将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降至1.8mmol/L以下或降幅≥50%,且达标后也应维持长期治疗。确诊冠心病患者必须戒烟。
D.控制饮食(Diet)和治疗糖尿病(Diabetes)。心梗患者应远离高胆固醇食物,如肥肉、动物内脏、蛋黄等,提倡清淡饮食。合并糖尿病患者需严格控制血糖并使其达标,强调糖尿病饮食管理。
E.教育(Education)和体育锻炼(Exercise)。心梗患者应接受教育,掌握有关心绞痛、心肌梗死等急性冠状动脉事件的急救知识、健康的生活方式、规范药物治疗、定期门诊随访等知识。应适当参加体育锻炼及控制体重。
心肺复苏要点有哪些?一.判断意识
双手拍打患者双肩并呼叫病人,观察有无反应。
二.呼救帮助
立即呼叫其他医务人员帮助抢救,并携带除颤仪。
三.判断心跳、呼吸
解开外衣,触摸颈动脉,同时观察胸廓起伏,判断心跳、呼吸情况。如心跳、呼吸停止,立即行心肺复苏,并记录抢救开始时间。
四.胸外按压(C)
(1)准备:使病人去枕平卧,胸部下垫按压板,垫脚凳。
(2)胸外按压30次:
A.部位:两乳头连线的中点或剑突上两横指
B.手法:采用双手叠扣法,腕肘关节伸直,利用身体重力,垂直向下用力按压
C.深度:胸骨下陷5-6cm
D.频率:-次/分。
五.开放气道(A)
(1)清理呼吸道:将病人头侧向一方,用右手食指清理口腔内异物
(2)开放气道:开放气道方法为仰面抬颏法、托颌法。常用仰面抬颏法,方法为抢救者左手小鱼际置于患者前额,手掌用力向后压使其头部后仰,右手中指、食指剪刀式分开放在病人颏下并向上托起,使气道伸直,颈部损伤者禁用,以免损伤脊髓。
六.人工呼吸(B)
使用简易呼吸器通气2次,采用“EC手法”,每6-8秒行人工呼吸1次,8-10次/分,
七.持续心肺复苏
持续心肺复苏,胸外按压与人工呼吸比为30:2,以此法周而复始进行,直至复苏。
八.观察心肺复苏有效指征
(1)观察心跳、呼吸:触摸颈动脉(10秒),观察呼吸情况。
(2)观察意识:观察瞳孔变化、压眶反应、对光反射。
(3)观察循环:观察颜面、口唇、甲床紫绀变化、末梢循坏改善情况,测量血压。
(4)判断复苏成功:继续给予高级生命支持。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