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约做客ldquo名医堂rd
医院和石家庄农村广播合作的《名医堂》节目,自年6月6日起,每周六早上7:00至7:30准时播出,共举办50期。第十三期(8月29日)的《名医堂》节目是由心血管内二科张翠芳主任带大家一起来认识《急性心肌梗死——致命的胸痛》,让我们来看看张主任是如何作客《名医堂》的?
石家庄市医院心血管内二科主任胸痛中心医疗总监张翠芳张翠芳主任医师医院心血管内二科主任,胸痛中心医疗总监,
张主医院知名专家,对心血管疾病的诊断与治疗以及危重症的抢救方面有丰富的经验,擅长冠心病、先天性心脏病、心律失常的介入治疗,发布论文20余篇,科研成果3项。
现任中国医疗保健国际交流促进会心脏重症分会河北工作委员会委员、河北省生物电生理协会委员、石家庄市医学会心血管分会委员,石家庄市优秀医学专家、石家庄市第十届、第十二届、第十三届政协委员,第十二届人大代表。
一、什么是胸痛?
胸痛是指位于胸前区的不适感,包括闷痛、针刺痛、烧灼、紧缩、压榨感等,有时可以放射到面颊及下颌部、咽颈部、肩部、后背部、上肢或上腹部,表现为酸胀、麻木或沉重感。
二、胸痛的原因是什么?
引起胸痛的原因有很多,致命的胸痛包括急性冠脉综合症,主动脉夹层,肺栓塞及张力型气胸等。其中发病率高、致残率高及死亡率高的胸痛非急性心肌梗死莫属了。
三、鉴别诊断
引起胸痛的疾病的各自特点
1、主动脉夹层:各自原因造成的主动脉壁内膜破裂,主动脉内的血流从内膜撕裂处进入主动脉中膜,使中膜分离,并延主动脉长轴扩展,形成主动脉壁的两层分离状态。胸痛呈撕裂样,可伴有肢体麻木,腰痛腹痛,随着时间推移,疼痛部位不断变化,两侧上肢血压可相差30mmhg以上,可伴有休克,病情危重,进展迅速,死亡率高。
2、肺栓塞:静脉血管的栓子脱落,进入肺循环,堵塞肺动脉及其分支。突然出现剧烈胸痛、呼吸困难、咯血、晕厥发作、胸痛部位不定,较局限,随呼吸加剧。
3、张力性气胸。突然发生撕裂或刀割样胸痛,随深呼吸加剧,部位较局限,严重呼吸困难,恐惧,常有用力或屏气的病史。
4、急性冠脉综合征:急性冠脉综合征是冠心病的一组临床急症,包括不稳定型心绞痛和急性心肌梗死。今天主要介绍急性心肌梗死
四、急性心肌梗死急性心梗是由于心脏的动脉血管(冠状动脉)突然闭塞,导致心脏肌肉因缺血缺氧而发生坏死。大面积的坏死将诱发休克,抢救不及时就会导致死亡。猝死的病人99%均为急性心肌梗死所致。我国每年新发心梗60万例,急性心肌梗死如未能及时采取救治措施,死亡率在30%以上。五、急性心肌梗死危险因素:高脂血症,高血压,糖尿病,肥胖,吸烟,缺乏运动。六、急性心肌梗死机理是什么?是由于冠状动脉血管内有不稳定斑块(血管壁贴着皮薄馅大的饺子)在外在因素下(如情绪激动、激烈运动等),斑块破裂及继发性血栓形成,瞬间血管堵塞。七、急性心肌梗死胸痛的特点是什么?
1、时间:要命的胸痛——急性心肌梗死时的呼救信号——持续性剧烈胸痛(大于20分钟),
2、部位:常位于胸骨后或心前区。
常放射至左肩、左臂内侧,或颈部、咽部、下颌、上腹部、背部的上方等。
3、性质:压迫、发闷、紧缩感、烧灼感,有的有频死感。大汗、可伴有消化道症状,如恶心、呕吐或腹泻,有的患者以晕厥发作为主诉就诊(由于血压低,恶性心律失常至脑供血不足——阿斯综合征)。
八、急性心肌梗死的危害是什么?
冠状动脉闭塞后随着时间的延长坏死的心肌越来越多,20分钟心肌开始坏死,40分钟阻塞血管所供血的区域将坏死30%,3小时50%,6小时达到70%,24小时致80%心肌坏死,心肌坏死后心脏便失去了正常的收缩力量,随时可能发生心力衰竭或停跳。如果早期开通血管,可以挽救大片频死心肌,缩小梗死面积,保护心脏功能,改善患者预后,使死亡率降低至2%-3%;未经积极治疗的急性心肌梗死平均死亡率为15%左右,如果合并休克或心力衰竭者死亡率更高。
九、急性心肌梗死院前处理(一旦出现上述情况怎么办?)
1、立即拨打急救电话(我院为88999)求救。由救护车送至最近医院,应首选已医院(我院去年获国家级胸痛中心认证,我院近年来已经开展了急诊支架术,挽救了数百例本区域急危重症患者),因为胸痛中心可以为急性心梗患者救治提供快捷而规范的诊疗通道,会医院救治更快,更规范。
拨打电话时切勿惊慌,应保持镇静,讲话清晰、简练、易懂呼救者必须说清病人症状,发病地点并留下自己的姓名和电话号码以及患者的姓名、性别、年龄以便联系及准确派车。
2、立即停止活动,建议立即卧床休息或就地平卧。
3、主动控制紧张情绪。
4、如条件允许,可以吸氧,监测血压,查心电图。
5、自我感觉头晕,大汗淋漓等,一定不要盲目用药。(因为可能存在血压低,盲目应用扩血管药物会使血压更低,使病情雪上加霜)
希望大家牢记两个“”,及时拨打急救电话,把握黄金救治分钟。急性心肌梗死病人从发病到开通梗死血管,如能在分钟内完成,可大大降低病死率和致残率。
总之,一旦发生急性心肌梗死,要立即行动,争分夺秒开通阻塞血管。
十、出院后健康教育(放了支架只是万里长征第一步:出院后怎么办?)
1、改正不良的生活方式。如戒烟限酒,低脂饮食,适当运动等,积极控制高血压,糖尿病等,血脂一定要达标(支架后的病人低密度脂蛋白要控制到<1.8mmol/L。而不是正常值以下,且他汀类药物无论达标与否均需终身服用,因为其除了调脂外(降坏血脂,升好血脂外还有稳定斑块,消除血管内膜炎症,保护血管内皮细胞等多重作用)。
2、坚持规范化药物治疗。(遵医嘱用药,不得擅自停药)。
3、遵医嘱定时检查,监测异常指标。(肝功能、肾功能异常等)。以便及时调整避免药物副作用的损害。
4、定期与主管医生联系(医院都有随访制度,且出院病人都有主管医生电话号码),有任何不适及时与医生联系。以便发现早期征兆,及时处理。
5、调整心态:生病后容易产生焦虑或抑郁,应多与亲人、朋友和医生交流,以减少思想负担。出院后,无论遇到什么事情,应保持乐观心态,心平气和,宽于待人。
6、出院后复查时间:
第一次:术后一个月前后不超过3天。
第二次:术后三个月前后不超过7天。
第三次:术后六个月前后不超过7天。
第四次:术后12个月前后不超过一个月
出院一年后,每年复查一次。有不适随时就诊。
7、支架后活动量的问题:
支架后一个月内:适合一般散步,慢走米,休息3分钟。每天米到米。
一个月后适当增加运动量,按照一、三、五、七原则:
“一”是每天至少锻炼一次。
“三”是每次要锻炼30分钟以上。
“五”是每星期要锻炼五次。
“七”是每次运动的心率要达到-年龄/分钟。
建议锻炼的方式:步行、太极拳。
供稿:心内二科张翠芳编辑:彭永宾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