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5届李明秋耕耘ldquo心田
51岁的李明秋,是南京医科大学届毕业生,今年他获得了“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工作31年,专攻心脏外科领域21年,他已经是闻名无锡的“一把刀”:作为南京医科医院心外科主任,他率领的团队年心脏手术量突破台,占无锡地区心脏手术总量的80%,手术成功率超过98%。
生活中不失儒雅,工作中不缺激情,手术中见真功夫——这是好友对他的评价;他不仅具有精湛的心外科技术,还具有作为一个医生所应该具有的一切最优秀的医德——这是患者对他的评价;他是自己最好的学生——这是工作中“师傅”对他的评价。“我年进入南京医学院(南京医科大学前身)学习,当时是在医疗系。”李明秋说,一附院的房士奇和李清泉两位老师,对他影响至深。
“我记得,房老师讲课风趣生动,课堂效果非常好。李老师的手术堪称经典,两位都是江苏省心胸外科的鼻祖级人物。”李明秋说,正是在无锡实习期间,有幸观摩了老师们的手术,才了解了医生这份职业的艰难,同时也渐渐培养起了对心胸外科的兴趣。
“医生是与死神作斗争的勇士,是守护生命的卫士,是病人心目中的天使。医生的职责崇高而伟大,但更多的是一种沉重和奉献。”蜚声国内的心胸外科陈群教授的一番话,更使李明秋在心外科这条路上无怨无悔地走下去。
“沉下去,才能成长”
一个外科医生,尤其是心脏外科医生的成长是需要时间的。“尤其是心外科,没有20年是不行的。”
李明秋一直这样说,外科医生一定要师从前辈的,从模仿老师的经典操作、技法到自己感悟、学习、成长。
李明秋的师傅,南医院已故的黄燮民主任曾评价,他是自己最好的学生。李明秋年毕业到原无锡一院工作,就是跟着黄主任学手术。是黄主任手把手教他,加上自己的悟性,5年后,李明秋就能独立手术了。
年为适应无锡地区心脏外科的发展,医院进修,主修心脏外科,回院后参与组建全新的心外科团队。年和年,他又赴德国柏林心脏中心、医院心脏外科进修。回国后他和团队着手引进心脏搭桥手术,他还曾买了20个猪心进行练习。
经过一年多的准备,他在无锡市率先独立开展了不停跳下冠状动脉搭桥、全动脉化冠状动脉搭桥、主动脉内球囊反搏辅助下心脏搭桥手术。从此,无锡的心脏搭桥手术医院了。
一位因感觉乏力、胸闷不适来求治的患者,李明秋了解患者的家族史后,警觉起来,经检查确诊为“马凡综合症”,俗称“蜘蛛人”,随时会因血管破裂死亡。他切除患者的升主动脉瘤,应用带人造心脏瓣膜的人造血管作升主动脉和主动脉瓣移植替换,并将两个冠状动脉开口植入人造血管侧孔,挽救了患者。一名左主干狭窄达95%的严重冠心病患者,突然出现室颤,家属也作好了最坏的准备。李明秋沉着冷静,在患者室颤发生的第一秒就有条不紊地抢救,病情稳定后,又启动“体外循环”,完成了“搭桥”手术。“死里逃生,救命恩人”是这个患者在院治疗康复期间说得最多的。这类疑难复杂的心脏手术,李明秋现在几乎是家常便饭。“我会努力把你的手术做到最好”
见到他的第一眼印象是,整洁的服装,整整齐齐的发型,眼睛透着亮,笑声医院里主任级的医生是那么的阳光和亲切。
“医院的大帅哥医生。”护士长笑着说,工作期间,他的白大褂总是洁白的,她还悄悄讲了一个小故事:在国外进修时,他一次性买回了20多条领带。
对此,他这样解释:“我是一名医生,每天面对患者,第一印象很重要,我必须始终给他们整洁、健康、阳光的形象,这样他们对我的信任也会多一些。”
术前与患者家属谈话在外科医生看来是很普通的,但李明秋却把它看得很重要,看作是一次手术的细节。他主刀的,一定会自己亲自与家属谈话。他认为,亲自谈会把自己的感情融入进去,这也是一种责任。
谈话的内容除了患者的病情,也要了解他们的社会背景;更多的是要倾听家属对手术有什么想法。对手术的风险,李明秋会讲得很多,很严重;他说,这不是吓唬,是要让他们充分了解医学的复杂,以此来弥补当今社会上信息不对称造成的医患关系紧张。
有人认为他太过认真小心,他认为:患者信任你,把生命交给你,怎么能不认真?
“手术成功了,他们高兴,我更高兴。我不需要他们送东西给我,也不需要表扬和沽名,我最想得到的是他们能理解我,理解一个心脏外科医生。”
患者田光曾写了一篇多字的文章,称赞李明秋的医术与医德。
田光是一名患有严重冠心病的患者,术前曾在三位专家间徘徊。为此家里还开了个“讨论大会”。
李明秋说的一句话使他终身难忘:“你所需要做的手术,已经是一项非常成熟的手术;我知道自己不是一个最好的医生,但是我可以努力把你的手术做得很好。”
李明秋的坦诚,是田光下定决心选择李医生的重要原因。
连续手术十五小时后,依然守在田光的病床旁、在重症监护室期间每天检查五六次、耐心的解释术后反应……这些都让田光牢记于心。
田光回忆道:面对出院时他的一点“意思”,李明秋诚恳地说,我不能收,我从来不收的。如果那样,我将无法面对你们。
复诊前,田光联系李医生时间,李明秋回答说:“我是在门诊,但是你今天不要来,明天上午直接到病房找我就可以了。”田光不明白,问他这是为什么,他说:
“现在正在下大雨啊,路上滑,万一你要摔着了,那可是不得了的事情!”
“爱心手术”搭起生命的桥梁
步入工作岗位后,李明秋在不断自我提升的同时,也看到很多贫困家庭的先天性心脏病的小患者,高昂的治疗费往往令许多父母望而却步,从而失去了最佳的手术时机。经过他的多方联系,在他的老师陈群的支持下,终于在年与某一国际慈善基金挂钩,成立了“爱心基金”。患有先天性心脏病且家境贫困的患儿,可以接受李明秋团队开展的“爱心手术”,手术费用和住院费用由“爱心基金”资助。
第10例接受“爱心手术”的小病人康复出院
长期佩戴手术放大镜,同一姿势站立着手术,使51岁的李明秋患有颈椎增生,他的家里和办公室的沙发、座椅上都有按摩器。实在痛得难受,他会去做一下牵引。
他也流露过早点退休回家享福的念头,但一看到患者和家属那恳求、求生的目光,他就会想起师傅黄燮民主任教他的,要对病人关爱、负责。
在他眼里,没有穷富之分,都是自己的病人,对他们一视同仁地负责和关爱。
心脏是生命的“总机关”,是一台不知疲倦的强力泵。从医30载的李明秋,依然像一颗勃勃跳动的心脏,每天周而复始地工作着,“为了病人的需要,我无怨无悔”。
文字/孙一文
鸣谢/陈重华
图片来自网络
编辑/孙一文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