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波教授谈nbspEROSION研
罗马当地时间8月30日,由哈尔滨医院于波教授担任PI的EROSION研究在欧洲心脏病学会年会(ESC)正式揭晓结果。
于教授就此项研究向丁香园广大站友进行了分享。
EROSION研究: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可否不放支架?
根据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的病变特征进行了规范化的分类,包括斑块破裂、斑块糜烂/侵蚀及钙化结节等。其中斑块糜烂因为纤维帽的连续性相对特殊,导致了临床的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
这是由于波教授团队首先提出,并应用光学相干断层扫描术(OCT),这一影像学手段诠释了病理学诊断,弥补了以前尚不充分的临床证据,该文章发表于《美国心脏病学会杂志》[JAmCollCardiol,62(19):]。
同时第一次提出了斑块糜烂的比例,介于25%~30%之间,用影像学诠释了病理,与病理学检查结果相类似。
我们知道,国内外指南推荐对于STEMI患者首选介入治疗。对于易激发血栓的斑块破裂,可以通过植入支架来解决。然而在更多的临床实践中只能依靠医生自己的判断,因为指南并未明确指示应选择何种介入治疗以及如何选择。在我国,考虑植入支架的比例较高,大约占比94%。
同时于波教授团队的另一项研究显示,斑块糜烂以白色血栓为主,斑块破裂则以红色血栓为主,且血栓负荷较重。基于这一现象,考虑对于斑块糜烂患者进行血栓抽吸,再进一步使用抗血小板药物,理论上认为这是可行的。「因此,我们和美医院的Ik-KyungJang教授进行合作,历时一年半终在ESC大会报告发布,并得到了同行的认可。这也是对于我国临床研究和我们中心的认可。」
研究的初衷是希望进行更多精准的介入治疗,支架植入虽是一个好的治疗方式,但也有可能带来了相应的副反应,包括斑块碎屑、血栓远端再次栓塞等。
我们希望治疗理念可以不断地更新,尽可能的延迟植入支架,直至无需再植入。
EROSION研究后续工作介绍
于波认为斑块糜烂和斑块破裂的形成机制有所不同,因此后续工作计划主要是找寻两者的关系。斑块糜烂侵蚀形成血栓可能是一类情况而不是某一个情况,应该清楚哪些斑块侵蚀将形成血栓,两者间的关系如何?以及体内标志物的变化如何?我们也在推断是否其他机制也会出现类似的反应,将做进一步的研究。
编辑:张秦溪
在心血管时间主页底部的对话框内:回复ESC,即可下载年欧洲心脏病学会年会5部最新指南原文!点击阅读原文,即可进入ESC会议专题。北京治疗白癜风较好的医院
白癜风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