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脑血管的早期预测指标
近年来,心血管疾病已成为我国居民死亡的首要原因,心源性猝死的发生率也明显增加。我国心源性猝死年发病率大约为41.84/10万,由于我国人口基数大,猝死的总人数约为54.4万人/年,是全世界发生心源性猝死人数最多的国家。根据年版的《中国心血管疾病报告》,城乡居民疾病死亡构成比中,心血管疾病占首位,预计目前心血管疾病有2.9亿人,从年年,心血管疾病在城乡居民死亡率变化也是越来越严重。
针对我国心血管病死亡率和死亡人数都居首位的情况,首都医科医院赵冬教授对我国心血管病的流行特征总结了8点:①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病负担大幅增加;②出血性脑卒中死亡率明显下降,但死亡率仍在国际上位于前列;③缺血性心脏病和脑卒中的流行存在较大地区差异;④老龄心血管病患者数量不断增多;⑤轻型缺血性心脏病患者数量不断增多;⑥健康生活方式相关指标的改善与指南推荐差距较大;⑦缺血性心脏病患者院外死亡居高不下;⑧未诊断、未治疗、未控制住的高血压、高胆固醇血症、糖尿病患者数量庞大。
心源性猝死,又称心脏性猝死,是猝死的一种类型,指急性症状发作后突然发生的以意识骤然丧失为特征的、由心脏原因引起的自然死亡。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是中老年心源性猝死最常见的病因,多数都是曾发生心肌梗死的冠心病患者,尤其是急性心梗的早期。
预防心脑血管疾病,除了保证规律的作息,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适度加强体育锻炼外,我们还可以定期进行健康体检,掌握个人健康状况,体检发现问题后,不要讳疾忌医,及时就医,规范治疗。那么目前进行健康体检的指标是否可以早期预测心血管疾病的发生呢?
传统的心血管疾病生物标记物——血脂,通常有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和甘油三酯等。相关研究表明,接近50%的心脏病和中风,发生在血脂水平“正常”的患者中,这些指标并不是含量越高,患病率就越高,当然,这些指标仍然是心血管病上重要的检测指标,但其预测风险能力比较弱,那我们应该去检测什么指标才能预防心血管病呢?
动脉粥样硬化的进程,是造成心血管疾病发生的一个重要途径。动脉粥样硬化在发展中,每个阶段都会有不同炎症生物标记物,我们要去检测特定的炎症生物标志物,才能做到心脑血管疾病的早期预测,在这个进程发展过程中,有较多的指标是可以作为预测标志物的,我们进德生物选取了3个代表性标志物:ox-LDL、MPO和LP-PLA2。
OxidizedLDL(ox-LDL)是在低密度脂蛋白颗粒上的载脂蛋白B亚基被氧化时形成的,高水平可能是不良生活方式导致的,并是代谢综合征的独立风险因素;Lp-PLA2可以水解LDL上氧化的磷脂,生成促炎物质溶血卵磷脂(Lyso-PC)和氧化游离脂肪酸(ox-FA),具有促炎症和促动脉粥样硬化的作用;MPO作为氧化应激的介质可以促进氧化物质形成,产生自由基和多种反应性物质,水平升高与低风险亚组的心脏事件风险相关,并可在单独使用或与标准生物标志物检测(如hsCRP)同时辅助心血管的风险预测。
北京医院进行了一项长达10年的亚临床研究,发现血清ox-LDL水平可预测亚临床动脉粥样硬化,而动脉粥样硬化与LDL颗粒的胆固醇含量、数量和大小无关;相关研究也表明血浆ox-LDL水平升高与冠心病有关,ox-LDL的提升与整体代谢综合征的发病率增加有关,同时也与腹部肥胖、高血糖和高甘油三酯血症有关;ox-LDL已被美医院列为最有意义的血脂检测的六个项目之一。
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不稳定性与血液中Lp-PLA2含量成正比,Lp-PLA2水平与心脑血管疾病呈显著线性相关,Lp-PLA2水平越高,未来发生心脑血管事件的概率越高,Lp-PLA2是独立的心脑血管疾病风险预测指标,不受其他生物指标的影响,也为炎症、动脉粥样硬化与心脑血管疾病之间的联系提供了新的佐证。
MPO水平与斑块的不稳定性有关,可以作为不稳定型斑块的早期识别标志预测物,用于急性冠脉综合症的早期诊断;血浆MPO的水平增高与冠脉病变的严重程度显著相关。美国临床生化科学院(NACB)的医疗实践指南指出:髓过氧化物酶(MPO)作为心血管疾病的新型标志物,可以评估急性冠脉综合征的危险分层。美国克利夫兰医学中心抽取个样本,研究发现:Lp-PLA2与MPO结合使用,对斑块危险分层的能力超过单独使用一种标记物。
相关研究对名健康人检测血浆MP0、ox—LDL及LP—PLA2,根据CLSI颁发的C28-A2标准建立北京地区95%参考值分别为94.15μg/L、.09mg/L和.μg/L,这为心脑血管炎症标志物在冠心病预测及临床治疗提供了参考依据。
我们进德生物平台,对ox-LDL、MPO和LP-PLA2三个指标提供了精准检测的全套解决方案,需要了解更详细的内容,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