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过四十,阳气过半,老年病增多
人到中年后
许多人开始觉得阳气升发活力快速下降
年轻时候挺抗冻,现在开始怕冷了
别人还没觉得冷,你就冻得够呛
四肢冰凉,穿衣服总是比别人多一个季节
夏天吹不了风扇、更不能开空调
各种难受
精力衰退,身体衰弱,
常常伴有胃肠或泌尿等方面的问题……
“阳强则寿,阳衰则夭,
阳气足,则脏腑功能好,
阳气不足,脏腑功能就问题多多。
阳气耗尽,生命也就消失。”
一、人过四十阳气过半
在中医里,有句话叫“人到四十,阳气不足”,还有“四十不补,五十受苦”的说法。人过四十岁后,五脏六腑功能就会出现明显衰退,尤其以肾衰老最快,到了老年,更容易也最先出现起夜、怕冷等症状。
中医养生讲究天人合一,夏季是人体阳气最旺盛的时候,所以慢性病不容易复发。
而进入秋冬,外界阴气重了,人体的阳气便容易出现不足:爱起夜、怕冷、腰背发凉等等,另一方面,抵抗疾病的能力也随之变弱,慢性病就会“卷土重来”。
现代人或因压力所迫、或欲望所使、或随波逐流在每天不断的耗伤自己的阳气。更可怕是直至伤及根本,疾病丛生时仍浑然不知。正如一个反复发作口腔溃疡的病人来门诊就诊时说的:“啊?!口腔溃疡不就是要去火吗?原来喝凉茶、吃消炎药是不对的啊?!”
S
YANGQI
二、“阳气者,若天与日,失其所,则折寿而不彰”
很多人说到养生,可能都会大呼,这个我知道啊,不就是保养,调理吗,其实不尽然,养生最重要的就是养阳,阳就是指的阳气。
1、非时作息阳不归根
中医认为最佳的睡眠时间为“亥子丑”三个时辰,这六个小时相当于一年中的冬季,冬主收藏,收藏对生命来说就是归根,《老子》曰“归根曰静,静曰复命,复命曰常,知常曰明,不知常,妄作凶。”
归根对于生命是何等重要,归根是生命维持并且健康的保障,对常人来说归根最主要的方式就是睡眠。古人道法天地,遵循“日出而作,日落而息”,与天地的作息保持一致,故能神清气足精满。
今时之人不然也,有了电灯的照明,有了电视、电脑等娱乐设施,人们已习惯于晚睡,罕有亥时入睡,甚至子时还在“以欲竭其精,以耗散其真”。
而子时为一阳生,为阴阳交替之时,若不能入睡,直接损伤的是坎中一阳,长此以往,坎阳亏虚,各种疾病应运而生。
2、嗜食寒凉兼好甜辣
现代人受西方营养学的影响嗜食生冷海鲜、冷饮,人们为求刺激口腔好食冰冻食品,尤其喝冷饮之风流行,这些都会严重损害脾胃阳气。
尤其在秋冬季人体阳气收敛,胃肠呈虚寒状态,故冬季应温补、吃些白萝卜、羊肉等温食热饮,若是因嘴馋总食生冷,则是犯了“虚虚实实”之误,脾阳受损则运化不利,出现腹痛、腹泻、乏力、消瘦等症;
喜食甜腻厚味,人体无法运化致痰湿内生,湿为阴邪,且重着粘滞,阻碍阳气的运行,导致阳郁阳虚证;嗜食辛辣使人精神亢奋,阳气过分的耗散,也会导致阳气亏虚。
3、工作烦劳阳气外张
今人工作繁忙、竞争激烈、生活压力大,烦恼也增多,《素问-生气通天论》曰:“阳气者,烦劳则张。”
人体阳气依靠物质和精神的刺激长期在外工作,不知及时收藏休息,一方面会导致阳气的亏虚,另外,阳气太疲劳导致无力入阴收藏,造成失眠,甚至神经衰弱,这样就形成恶性循环。
4、物欲难止壮火食气
当今社会的主旋律是发展和消费,两者都在不断增加人的欲望,欲望是精神之火,而且是邪火壮火,《内经》提到“壮火食气”,故欲望也会消耗人体正气。
《老子》告诫我们要少欲知足,要“不尚贤、不贵难得之货、不见可欲”,其实就是减少我们的欲望,从而节省阳气,不让其过早的消亡。
《素问-上古天真论》曰:“是以志闲而少欲,心安而不惧,形疲而不倦,气从以顺,各从其欲,皆得所愿……所以能年皆得百岁而动作不衰。”少欲才是健康长生之道。
5、西药抗生伐正
当前国内医疗界的一个重要问题就是抗生素的滥用,抗生素性属寒湿,口服主要损伤脾胃阳气,会导致胃寒、纳差、呕吐、腹痛、腹泻等症,而静脉用药直接进入血管,还会伤及心阳,引起水气凌心证;激素则使人的肾阳直接外越;
看似效果明显,其实是肾阳的透支,损害到人体的远期健康;还有其他的化学药物若去除糖衣或胶囊后都呈苦味,苦味伤脾胃阳气,长期服用西药必定脾胃阳虚。
S
三、衰老是一种虚证,补养要趁早
肾为五脏之母,潜藏元阴、元阳肾中阳气也被称为元气,负责人的生长、发育、生殖与衰老。
衰老是一种虚证,指正气不足,表现为机体的精、气、血、津液亏少和功能衰弱,脏腑经络的功能低下,抗病能力减退。对于正常人来说,衰老就是一种虚证。“虚”其实是一个中医的概念、中国人独有的概念,换到西方就叫“衰老”。
一般来说,人在20岁时就开始衰老,标志有大脑皮层的神经细胞开始减少以及脂褐素开始沉积在神经细胞和心肌细胞内。身体衰老的外在表现从40岁就开始了,此后,人的身体会渐渐地走下坡路,一直到70岁。所以,人的身体在20—40岁期间是最好的。
我们大都听说过虚证有气虚和阳虚之分,这也是“虚”的主线。一般而言,轻的虚证就是气虚,而重的虚证就是阳虚。气虚常常表现为有气无力,容易疲劳;阳虚则表现为怕冷,人的整个体温降低。阳虚再发展下去就是精虚,此时会出现形态上的改变,如佝偻、驼背。精虚比气虚、阳虚更严重。最严重的情况下,小孩会出现“五迟五软”。五迟是指立迟、行迟、语迟、发迟、齿迟;五软是指头项软、口软、手软、足软、肌肉软。西医临床上常见的脑发育不全、智力低下、脑瘫、佝偻病等均可见到五迟五软证候,此时要补精髓。成年人精虚则可能出现哮喘、遗尿等。
虚证从开始发生到出现明显症状需要一个过程,所以,补虚应该提早着手,不要等精气不足时才开始补养。举例来说,当人开始衰老、开始“虚”的时候,头发就开始往变白慢慢发展了。但在衰老的程度较轻时,体内蕴含的精气还能够通过调节气血,使头发保持黑色。而当一个人出现白头发的时候,他体内的精气损耗基本上就超出了自身可调节的范围。
还容易得“老年病”?
1、心血管疾病
如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心力衰竭、血脂异常、高血压、肺动脉高压、房颤、主动脉瓣狭窄、外周动脉疾病、晕厥和直立性低血压。
2、呼吸系统疾病
如吞咽困难、胃食管反流病、消化性溃疡、消化不良、腹泻、抗生素相关腹泻。
3、消化系统疾病
如吞咽困难、胃食管反流病、消化性溃疡、消化不良、腹泻、抗生素相关腹泻。
4、内分泌与代谢疾病
如甲状腺功能减退症、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糖尿病、骨质疏松症。
5、精神系统疾病
如头晕、震颤、急性脑卒中、帕金森病、周围神经疾病和癫痫。
6、骨骼肌肉疾病
如骨关节炎、类风湿性关节炎、痛风。
7、眼部疾病和听力问题
如年龄相关白内障、年龄相关黄斑变性、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青光眼、急性虹膜炎、干眼综合征、听力减退、耳鸣等。
YANGYANG
四、如何养阳?
人过四十,阳气渐虚,需开始重视养生。原则是春夏养阳,秋冬养阴。逢夏季,养阳可用灸法。灸火能升阳、扶阳、温阳、养阳、通阳,其功甚大。可根据体质、病症选择合适的灸法、疗程及穴位。比如,久病大病可用艾柱直接灸,而小病或养生则可用艾条或艾盒温和灸。养阳还要注意避寒,并需忌过食生冷。
每个人都要养好自己的阳气。但有人说:反正都是活一辈子,何必这么谨慎,寒凉的照吃也不怕。持这种观点的人暂时还没有生病,没有体会到生病之后的痛苦与折磨,因此敢说大话。一旦罹患病痛,千里万里去求医时,我相信病人一定会管住自己的嘴。忌口对于各种疾病的康复非常重要,有时甚至是关键。
日夜作息养阳
天地运动变化产生阴阳,白天为阳,夜晚为阴。阳则精明神聪;阴则幽潜沦匿。白天阳气伸张,我们运动、工作、学习、思考,都是阳气主事;夜晚阳气收藏,要入静安眠,不妄作劳,让阳气休息。阴极而阳,阳极而阴,生命状态的日夜变化亦即天地阴阳的运动规律。顺之则生,逆之则病。养生治病都需从此处着手。
饮酒要适量
逢年过节,或时有亲朋好友相聚,左一杯,右一杯,不知不觉话就多了起来。酒属粮食的精华,内含阳气,因此,酒能通阳,阳气宣通则周身舒畅,喝酒的人喜欢这种感觉;酒能使心阳妄动,心主神,神动则精神亢奋;心主语言,心阳妄动则说话增多,甚至做出不理智的行为,如耍酒疯等。因此说,饮酒要适量。
艾灸能扶阳养阳
艾灸能扶阳养阳,最适合于养生。常用的艾灸穴位:足三里,能健脾胃,补中气,通经络,和气血;神阙,可温通元阳,健旺中焦;气海,能补肾气,暖脾阳,强壮先后天之本。一年四季都可艾灸,每次选一两个穴施灸,久久坚持,有祛病、养生、延年之功。
心肾阳气
心肾皆含阳气。在心则内含君火,为一团明亮的阳气,养心即养阳:调和情志,远离怨恨恼怒烦等五毒,则心能主神,而五脏六腑阳气皆宣通无碍;在肾则内蓄相火,为一团温暖的阳气,养肾亦即养阳:晒晒太阳、适度运动、饮食温暖、按时睡眠、热水泡脚等等都可养肾。肾阳充足则温煦得力,气化正常,自然健康。
肾为先天之本、元气之根,内藏相火,主生长、发育、生殖。善养生者,需重视养肾。天地阳气生长化收藏,以冬为藏,应之于肾,因此冬天最好养肾。推之,每天都有阳气的升降浮沉,夜半阳气收藏,以应一年之冬天,亦与肾相应,故晚上养肾最好。以农历月来看,月晦时阳气最为收敛,应之于肾,故月晦需养肾。
脊柱是人体阳气的中轴;脊柱两侧是足太阳膀胱经,主宣通卫气,固表祛邪;膀胱经上分布着五脏六腑的背俞穴,皆与相应的脏腑相互通贯。小儿稚阳之体,皮肉浅薄,且经络敏感。小儿捏脊可以有效地刺激督脉与膀胱经,既升提阳气、扶阳抑阴,又平衡脏腑、舒畅气血,对于促进小儿生长发育并预防疾病极有好处。
活人有阳气,只有活人才有经络,经气亦属阳气。阳气喜暖而恶寒,温则经气行,寒则经气滞。艾灸能温阳,经气得灸火而宣通;相反,寒性刺激会阻滞经气,比如冷敷、寒气吹刮、注射冰冷的药水等等。经气通畅则正气旺,经气滞塞则易生病。
中医主任医师
刘化芊
辨证治疗:1.失眠症、焦虑症、抑郁症及更年期综合症。2.心脑血管病及并发症:高血压、高血脂、肥胖症、糖尿病、冠心病、脑梗等。3.肠胃病:慢性胃炎、萎缩性胃炎、黏膜白斑、胃溃疡、食道返流性胃炎、结肠炎、结肠溃疡等。4.妇科病:月经不调、不孕症、多囊卵巢及慢性炎症、气血不足等。5.皮肤病:荨麻疹、湿疹、痤疮等。6:颈肩腰腿痛、腰椎间盘突出、退行性关节炎等。
太原店(亲贤北街店)
每周三、周四、周五、周六全天出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