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方丹参滴丸防治冠心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
摘要:
目的:探讨复方丹参滴丸防治冠心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后再狭窄的作用。
方法:选择年7月—年8月收治的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治疗的急性冠心病患者88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44例。对照组患者进行常规药物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复方丹参滴丸,10丸/次,3次/d。4周为一个疗程,两组均治疗6个疗程。比较两组术后即刻、治疗6个疗程后血液流变学、Brawnwald心绞痛分级、缺血总负荷时间、冠状动脉内径相关参数、冠状动脉再狭窄及复发心绞痛情况。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治疗后,治疗组的低切全血黏度、中切全血黏度、高切全血黏度、红细胞聚集指数、Brawnwald心绞痛分级、缺血总负荷时间分别为(8.2±1.1)、(5.6±0.9)、(4.8±1.4)mPa·s、(2.2±1.6)、(1.3±0.5)分、(.4±77.6)min,明显低于对照组的(9.6±0.6)、(7.0±0.9)、(5.5±1.3)mPa·s、(2.8±0.9)、(1.9±0.6)分、(.2±79.5)min,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组纤维蛋白原、相关血管内径、病变最小内径(minimumluminaldiameter,MLD)、狭窄病变最小横截面积(minimumluminalarea,MLA)分别为(4.3±0.6)g/L、(3.0±0.4)、(2.1±0.3)、(4.3±0.8)mm,明显高于对照组的(3.3±0.8)g/L、(2.8±0.3)、(1.9±0.4)、(3.9±0.9)mm,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对照组再狭窄率、复发率分别为27.3%、20.5%,均高于治疗组的9.1%、4.6%,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
结论:复方丹参滴丸对冠状动脉介入术后的再狭窄、再复发心绞痛有积极的预防作用。
关键词:复方丹参滴丸;冠心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心绞痛
中图分类号:R.2
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21--04
冠心病是导致人类死亡的重要原因之一,其发病原因多是因为冠状动脉中的斑块破裂、剥落,并于剥落处聚积,形成血栓,从而导致疾病的发生。我国传统中医学也有对该疾病的描述,认为其病理机制与瘀血内阻、内脏受损有关,病名多阐述为“胸痹”“心痛”等[1]。
临床发现多数冠心病患者属于血瘀证,治疗上多采用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但介入治疗后常发生再狭窄,为此临床多联合抗血小板、抗凝药物以及中药进行治疗,但联合疗法的疗效及适应症等尚存争议。为此本研究对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血瘀型冠心病患者联合复方丹参滴丸,观察疗效及出血情况,以探讨冠心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后应用复方丹参滴丸的疗效和安全性,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纳入与排除标准纳入标准:符合第6届全国心血管疾病会议制定的冠心病诊断标准[2]。中医诊断符合《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中的冠心病气虚血瘀证的辩证标准[3]年龄35~70岁;近半年未出现严重心律失常、急性心肌梗死和心功能>Ⅲ级,签署知情同意书并拟行冠状动脉介入治疗者。排除标准:排除合并严重肝肾功能不全或血液系统疾病患者;对肝素、阿司匹林、氯吡格雷及造影剂过敏患者;既往有活动性消化道溃疡史、脑出血史及出血倾向患者;不能配合本次治疗患者。
1.2一般资料选择年7月—年8月在我院心内科住院部拟行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急性冠心病患者88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44例。对照组男31例,女13例;年龄35~68岁,平均(53.0±2.2)岁;病程1~8年,平均(3.5±0.6)年;ST段抬高心肌梗死11例,非ST段抬高心肌梗死26例,不稳定性心绞痛7例;合并高血压28例,血脂异常19例,糖尿病4例;既往急性心肌梗死史9例,既往冠状
动脉搭桥术5例,既往冠状动脉介入术治疗13例。治疗组男29例,女15例;年龄36~70岁,平均(53.6±2.4)岁;病程1~9年,平均(3.7±0.9)年;ST段抬高心肌梗死13例,非ST段抬高心肌梗死24例,不稳定性心绞痛8例;合并高血压25例,血脂异常21例,糖尿病5例;既往急性心肌梗死史7例,既往冠状动脉搭桥术6例,既往冠状动脉介入术治疗14例。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3方法对照组患者进行常规药物治疗。如硝酸甘油0.5mg/次,舌下含服,1次/d;盐酸普萘洛尔5mg/次,口服,3次/d;氨氯地平5mg/次,口服,1次/d;低分子肝素(意大利阿尔法韦士曼制药公司)脐周皮下注射5d;抗血小板药物如阿司匹林mg/d;氯吡格雷深圳信立泰药业股份有限公司)mg负荷剂量,维持75mg/d,他汀类药物等;7d后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复方丹参滴丸(天士力制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10丸/次,3次/d。4周为1疗程,两组均连续治疗6个疗程。
1.4观察指标所有患者于术后即刻、治疗6个疗程后测定血液流变学参数包括全血黏度、血浆黏度、红细胞压积、纤维蛋白原;采用计分法记录患者的Brawn-wald心绞痛分级[4],Ⅰ级计1分,Ⅱ级计2分,Ⅲ级计3分,Ⅳ级计4分;分析动态心电图缺血总负荷时间。
所有患者于术后即刻、治疗6个疗程后行冠状动脉造影检查,取≥2个垂直平面做QCA分析,测定冠状动脉血管内径及相关参数。相关血管内径为病变相关血管段平均内径;MLD为病变最狭窄处冠状动脉内径;MLA=π(MLD/2)2。再狭窄判断标准[5]:心绞痛复发,并有不良心脏事件发生,经血管造影可见靶血管直径狭窄≥50%。
1.5统计学处理采用SPSS19.0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血液流变学、Brawnwald心绞痛分级、缺血总负荷时间比较两组术后即刻全血黏度、血浆黏度、红细胞压积、红细胞聚集指数、纤维蛋白原、缺血总负荷时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6个月后,治疗组的全血黏度(包括低切、中切、高切)、红细胞聚集指数、Brawnwald心绞痛分级、缺血总负荷时间明显低于对照组,纤维蛋白原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见表1。
2.2两组相关血管内径、MLD、MLA比较两组术后即刻相关血管内径、MLD、MLA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6个月后,治疗组的相关血管内径、MLD、MLA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见表2。
2.3两组冠状动脉再狭窄及心绞痛复发情况比较治疗6个月时,对照组12例复查冠状动脉造影可见再狭窄,再狭窄率为27.3%(12/44);9例复发心绞痛,复发率为20.5%(9/44)。治疗组4例复查冠状动脉造影见再狭窄,再狭窄率为9.1%(4/44);2例复发心绞痛,复发率为4.6%(2/44)。治疗组的冠状动脉再狭窄率、复发心绞痛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4.,5.,P<0.05)。
3讨论
目前认为,冠状动脉介入术后的慢性重构是导致再狭窄的重要因素。研究表明,慢性重构是血管对介入引起的内膜撕裂和损伤产生的复杂细胞生物学反应,其机制包括以下几点[6]:(1)损伤组织修复过程中释放大量的炎症细胞因子,血小板衍化生长因子、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表皮生长因子等,诱导血小板黏附、聚集,致血栓形成。(2)损伤组织修复过程中,随着肉芽组织的生长,原癌基因、抑癌基因均表达异常,加之组织释放的各种细胞因子,致使内皮细胞、成纤维细胞和平滑肌细胞过量增生,尤其是平滑肌细胞增生最明显。(3)损伤组织修复晚期,细胞迁移增生速度减缓,然而此时会产生过量的蛋白聚糖,引起细胞外基质沉积、重构[7]。一般而言,创伤愈合的生物学过程主要在3~6个月内完成,而这个时间与临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后再狭窄多发生在6个月内相吻合。因此,再狭窄是创伤修复所产生的结果,修复不良和失控可引起严重的管腔再狭窄。
对于冠状动脉介入术后再狭窄的防治,目前主要采用阿司匹林、β受体阻滞剂、他汀类降脂药等,但效果均不甚理想。传统的中医学文献及近期的临床研究均发现,中医药在防治冠状动脉介入术后再狭窄及复发心绞痛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目前,我国大部分冠心病患者曾使用过中药汤剂或丸剂治疗,而部分患者完全使用中药治疗,说明中医药对冠心病治疗方面有较好的临床疗效。因此,中医药防治冠状动脉介入术后再狭窄是近年来研究的热点。
丹参制剂是国内治疗冠心病的常用药物,研究证实,丹参具有抗凝、抗氧化、清除自由基和抑制血小板聚集等作用[8]。复方丹参滴丸主要由丹参、三七、冰片等组成,诸药合用具有活血通络、养血安神的作用。现代药理研究表明,复方丹参滴丸含有三七皂甙、原儿茶醛、丹参素等,具有抗氧化、清除自由基,减轻内皮细胞损伤,降低血液黏稠度、改善微循环,降低血脂、胆固醇,保护血管内皮功能,可有效抑制各种促增殖因子分泌,增加冠状动脉血流量、改善心肌缺血等作用,另外还可使冠状动脉血管扩张、减轻动脉痉挛、促进心肌血液供应,稳定动脉粥样斑块。因此,应用于冠心病的治疗能获得较满意的效果。
本研究结果显示,冠状动脉介入术后加用复方丹参滴丸的患者在治疗6个月后全血黏度、红细胞聚集指数、Brawnwald心绞痛分级、缺血总负荷时间明显降低,纤维蛋白原明显增加,提示丹参滴丸可改善患者的血液黏度,减少血液细胞的聚集,减轻心绞痛程度,缩短缺血时间,减少纤维蛋白原向纤维蛋白转化,从而减少和预防血管壁增厚。同时,治疗组相关血管内径均明显大于对照组,再狭窄率和再复发率显著低于对照组,说明复方丹参滴丸通过改善血液流变学状况而增加血管舒张功能,增加血管内径,降低再狭窄、再复发心绞痛的风险。朱贤富等[9]采用丹参注射液进行血管平滑肌细胞的实验研究,结果显示,丹参注射液可抑制血管平滑肌细胞的增殖,这种抑制作用随着剂量的增加而增强。杨丕坚等[10]采用复方丹参滴丸治疗动脉损伤大鼠模型,结果发现,复方丹参滴丸可有效抑制内皮细胞的增殖,减少血管再狭窄发生概率,该作用不受血脂调节的影响。这两个实验研究佐证了本研究的推断。另外本研究发现复方丹参滴丸在治疗期间并不会对患者机体产生不良影响,故有着较高的安全性,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综上所述,冠心病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后应用复方丹参滴丸可有效改善患者的血流动力学状况,抑制红细胞聚集和血栓形成;同时可促进冠状动脉相关血管扩张,增加血管内径,增加冠状动脉血循环量,促进冠状动脉的血流循环,从而改善心脏局部血流灌注,缩短心脏缺血时间,改善其缺血缺氧状态,进而减少冠状动脉再狭窄和复发心绞痛的风险,值得临床借鉴。
参考文献
[1]李欣鑫.丹参不同给药方式对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的影响[J].湖南中医药大学学报,,33(4):12-13.
[2]叶任高.内科学[M].6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3]何先鹏.中医补气活血法治疗冠心病的临床观察[J].中医临床研究,,4(10):70-71.
[4]崔晓云,吴旸,农一兵,等.凉血生肌方对冠心病介入术后再狭窄及心血管事件的干预[J].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30(1):30-32.
[5]韩文宝,高宪玺,冯伟,等.中西医结合预防冠心病支架术后再狭窄[J].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17(19):-.
[6]顾民,施健学,邵春来,等.冠心病患者支架置入术后再狭窄原因的临床研究[J].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20(11):-.
[7]朱继红.瑞舒伐他汀对预防冠脉介入术后再狭窄的临床疗效及其作用机制探讨[J].现代预防医学,,39(9):-.
[8]刘涛.冠心病冠状动脉介入术后再狭窄患者中医证型分析[J].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21(4):31-33.
[9]朱贤富,王振华,张维.丹参注射液联合低分子肝素改善出血性脑卒中术后患者血管内皮细胞功能的临床研究[J].西部医学,,26(12):25-26.
[10]杨丕坚,李舒敏,吕以培,等.复方丹参滴丸对早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血管内皮功能的影响[J].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19(8):-.
作者简介:汤妍,医院内科,山东
论文出自:社区医学杂志年11月第13卷第21期JCM,Nov.,Vol.13,No.21
免责声明:本站所提供内容均来源于网友提供或网络搜集,由本站编辑整理,仅供个人研究、交流学习使用,不涉及商业盈利目的。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本站管理员予以更改或删除。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