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0001食品u0001标签u00
01新食品标签标准实施
近日,新版《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预包装食品标签通则》(GB-)已经公布,并设置了两年过渡期,该标准将在年3月16日正式生效。
?新规内容及影响新版《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预包装食品标签通则》明确禁止使用“不添加”“零添加”等词汇进行配料宣传,并要求清晰标示保质期具体截止日期。新标准明确规定,预包装食品不得再使用“不添加”“零添加”等词汇来强调食品配料。此外,新标准还对日期标示做出了调整,要求食品标签上必须以具体日期形式清晰标示保质期的截止日期。
?市场现状调查3月31日,记者深入市场调查发现,“零添加并非消费者普遍理解的“不含任何添加物。同样,“零蔗糖也并非真正意味着“无糖。在走访多家大型商超后,记者观察到,不同品牌和品类对“零添加的定义各不相同,这无疑给消费者带来了极大的困扰。这些标识字样大小不一,颜色也五花八门,不仅出现在果冻、饼干等零食的包装上,在调味品和乳制品中也是屡见不鲜。
仔细剖析配料表后,记者发现所谓的“0添加其实各有所指。比如,某品牌精选生抽在包装正面标注“0%添加防腐剂,实际上是指不添加山梨酸钾和苯甲酸钠,而其含量未检出。另一款红烧酱油同样标注“0添加,但实际指的是不添加苯甲酸及其钠盐、山梨酸及其钾盐、三氯蔗糖和安赛蜜。还有一款有机料酒,其包装正面仅有种原料,背面则明确标注无添加防腐剂(双乙酸钠)且含量未检出。
此外,市场上还出现了所谓的“升级版”0添加产品。个别商品以“真.0%添加为卖点,价格偏高。但查看其配料表后,记者发现实际为不添加防腐剂山梨酸钾、苯甲酸钠,同时也不添加增味剂谷氨酸钠。值得注意的是,即便是同一品类,0添加的概念也存在差异。例如,一款价格较高的有机酱油不仅标注“真正0%添加,还明确指出仅有6种原料且无添加防腐剂(苯甲酸钠、山梨酸钾)、甜味剂(三氯蔗糖、安赛蜜),同时味精含量也为0。
?食品标签与消费者误解食品科普专家云无心指出,消费者常被“无糖”或“0添加蔗糖”等标签误导,新修订的《预包装食品标签通则》并未禁止“零添加”等声称,而是强调了食品中添加物的实际内容。他指出,食品标签上的“零添加”声明往往难以涵盖所有余种食品添加剂,因此可能给消费者带来误导。
同时,记者在探访中发现,“无糖”和“0添加蔗糖”的标注现象也普遍存在,尤其是在饮品、乳饮料以及针对特殊人群的食品中。例如,一款无糖黑芝麻糊的背面标注了糖含量低于0.5克/克,符合GB标准中的无糖要求。然而,某些产品的配料表中却显示了其他糖类成分的存在,如雀巢的一款配方奶粉虽然标注了“0蔗糖添加”,但配料表中明确标示蔗糖含量不超过0.5克/克。
此外,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也指出,某些果汁饮料虽然标签上写着“不添加蔗糖”,但实际上可能含有果糖、果葡糖浆等其他糖类成分。这类产品所声称的“不添加蔗糖”并不意味着产品完全不含糖,因此容易引发消费者的误解。
值得注意的是,即使产品标有“0糖”或“无蔗糖添加”,其配料表中也可能存在其他类型的糖类成分。例如,雀巢的一款“0糖爆浆软糖”的配料表中就列出了麦芽糖醇液、低聚异麦芽糖和木糖醇等成分。综上所述,消费者在选购食品时应注意标签上的声称与实际配料内容的一致性,以避免被误导。同时,企业也应在食品标签上提供准确、全面的信息,以保障消费者的知情权和选择权。
根据《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预包装食品营养标签通则》GB-的规定,食品中的糖含量若不超过0.5g/g固体或mL液体,便可进行“无糖”或“不含糖”的宣称。然而,有些产品尽管声称未添加蔗糖,但研究显示,其使用的其他糖类可能存在更高的升糖指数风险,例如食用葡萄糖和麦芽糖的升糖指数甚至高于蔗糖。此外,使用代糖类或甜味剂的食品,若超量摄入也可能对身体健康产生不良影响。
为避免误导消费者,新版预包装食品标签通则实施后,新标准强调了这一点,禁止使用“不添加”“零添加”等用语对食品配料进行特别强调。国家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中心标准中心主任朱蕾表示,新标准强化了定量标示要求,旨在规范行业秩序,引导消费者形成正确的消费认知。营养专家指出,消费者无需为“0添加”标签支付额外费用,而应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