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应对糖尿病要避开这些误区
我国糖尿病患者总人数已达1亿且不断快速增长。国家卫生计生委副主任、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局长王国强在13日举行的“联合国糖尿病日主题宣传活动”上说,糖尿病是严重威胁我国居民健康的四大类慢性病之一,也是引发多种疾病的独立危险因素。然而据专家介绍,接受正规医疗的糖尿病患者,只占很少一部分。而很多患有糖尿病的老年人,因为错误的认知,往往采取了错误的治疗手段,导致病情加重。中国医学基金会糖尿病基金主任委员、医院院长王执礼教授日前表示,老年人在防治糖尿病方面存在很多不容忽视的误区。
A空腹血糖正常未必没得糖尿病单查空腹血糖易漏诊
王执礼介绍,糖尿病从发病机理讲,在世界范围内还不是完全清楚。糖尿病是一种慢性进行性代谢疾病,人到了一定年龄更容易得糖尿病,故中老年人被诊断、被发现的比例较高。比如,每个人都会动脉硬化,只是快慢不一样,胰腺动脉硬化,就会导致胰岛供血不足。因此在糖尿病发病人群中,中老年人数量比较多。
要防治糖尿病,就要做到“四早”,即早检查、早发现、早预防、早治疗。但是诊断是否患有糖尿病并不建议自测,医院进行精确检查来确诊。
对糖尿病来讲,仅靠常规体检,可能会造成相当部分患者的漏诊。诊断糖尿病的标准是空腹血糖不能超过7.1毫摩尔每升,餐后血糖不能超过11.1毫摩尔每升。常规体检往往是仅测空腹血糖,但是有的糖尿病人空腹血糖是正常的,餐后血糖异常。而专业判断糖尿病的方法是糖耐量实验和胰岛功能实验,两者加在一起,就能够确定是否患有糖尿病。
其实,正常人空腹血糖应低于6.1毫摩尔每升,餐后2小时血糖应低于7.8毫摩尔每升。如空腹血糖超过6.1,但低于7.1;餐后血糖高于7.8,却没超过11.1的;都属于血糖不正常。这部分人如果没有科学地干预,90%都会在十年之内转为糖尿病。但是经过科学干预,血糖可维持数年不变,如果经过严格科学系统地干预,可使部分血糖不正常者转变为正常。
40岁以上的肥胖、超重人群,有高血压、高血脂、代谢综合征的患者,有胰腺炎病史的人群,长期吸烟者,久坐不动的脑力工作者,胎儿超过8斤重的母亲,以及有糖尿病家族史的人群,都属于糖尿病高危人群。对于这些人士,只有及早检查,才能做到早发现、早预防、早治疗。
B防治糖尿病不能忽视并发症“老年痴呆”也和糖尿病密切相关
长期以来,防治糖尿病的误区,就是只
北京治疗白癜风多少钱一次
北京看白癜风哪里医院效果最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