冠脉病变有介入无植入我院开展商洛市首例
导语:胸痛中心的建设是为以急性胸痛为主要临床表现的急危重症患者提供快速、高效和规范救治的体系建设,能显著缩短胸痛确诊时间和STEMI(ST段抬高型急性心肌梗死)再灌注治疗时间,可有效地降低死亡率和致残率,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和预后。区域性胸痛中心已经成为衡量急性心肌梗死救治水平和急危重症患者救治能力的重要标志之一。
年5月,我院胸痛中心正式建设成立,通过整合现有各种人力、物力资源,优化诊治流程,进一步提高了诊疗效率和救治效果,让患者受益匪浅。
11月4日,我院心血管内科一病区介入团队在主任李青的带领下,成功完成了商洛市首例复杂冠脉病变药物球囊冠脉血管成形术。我国复杂冠脉病变药物球囊血管成形术始于年,发展至今仅3年左右,对于复杂特殊冠脉病变可以通过此技术得到有效的解决,开创了冠脉介入治疗有介入、无植入的时代,我科这一技术的开展标志着我院复杂冠脉病变介入治疗迈入国内先进行列,揭开了我市冠脉介入病变治疗的新篇章。
患者系62岁女性,于年因“急性前壁心肌梗死”行PCI治疗。年因胸痛住院,再次行PCI治疗。住院1天前,再次出现胸痛,临床诊断为冠心病、急性冠脉综合征。李青在查阅该患者相关资料后,建议行冠脉造影检查,明确冠脉狭窄情况。
术前心脏检查
左主干未见狭窄;前降支支架远端20%~40%狭窄,前降支中远段40%~50%弥漫性狭窄,TIMI血流3级;回旋支近段(支架近端)%闭塞,TIMI血流0级;右冠支架通畅,右冠中远段40%~60%狭窄,TIMI血流3级。
造影结果
心脏介入团队李青主任医师、孙春喜主治医生、李建成主治医生进行短暂、高效的讨论后认为:再次植入支架,支架内再狭窄的可能性大。告知家属病情、指导其观看造影结果,告知治疗方案。患者家属同意对回旋支闭塞处行药物球囊扩张。
术前术后术后,复查造影,狭窄消失,血流TIMI3级,患者无不适。
支架内再狭窄(ISR)是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中的一个棘手的问题。药物涂层球囊(DEB)作为一种新的介入治疗技术已被多项临床试验证实其在多种冠状动脉支架再狭窄病变、小血管病变、分叉病变等方面的疗效和安全性。单纯使用药物球囊进行治疗时,长期的随访显示晚期管腔丢失(LLL)始终很低,且没有任何血栓事件发生,是支架内再狭窄(ISR)常规的治疗措施。
药物涂层球囊(DEB)临床应用范围:药物球囊是支架内再狭窄(ISR)病变时的最优化方案,同时也有证据支持药物球囊可用于治疗小血管病变、分叉病变、部分冠状动脉血管原发病变,以及不能耐受或不适合长期口服双联抗血小板药物等患者。DEB还可适用于下列人群:有高出血风险的患者,例如血友病、既往出血史、胃溃疡、严重肾功能衰竭的患者;正在口服抗凝药物或近期进行外科手术的患者,例如心房颤动患者、置换人工心脏瓣膜的患者等;有血管内皮功能障碍或既往有亚急性支架内血栓史的患者以及拒绝体内置人异物的患者。
药物涂层球囊(DEB)临床应用现状
近年来,药物涂层球囊在中国逐渐得到认可和临床广泛应用,获得了《中国冠心病介入指南》及《药物球囊中国专家共识》的一致推荐。在欧洲除了ISR适应证外,也获得了小血管病变的CEMark,在分叉病变及其他De-novo病变中也拥有一定的循证证据。丰富的临床证据已经证明了药物涂层球囊是治疗支架内再狭窄(ISR)病变时的最优化方案,同时也有证据支持药物球囊可用于治疗小血管病变、分叉病变、部分冠状动脉血管原发病变等复杂冠脉病变的介入治疗,以及不能耐受或不适合长期口服双联抗血小板药物,高出血风险等患者。相信在不久的未来,药物涂层球囊会在冠心病介入治疗领域得到更多的临床证据和广泛应用。
医院心血管内科一病区现状
我院心血管内科一病区在心血管介入治疗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这次大胆采用经皮冠状动脉药物球囊血管成形术这一新技术,将为我市冠心病患者提供新的治疗手段,它填补了我市介入治疗的一项空白。
责编:李玉芳
图文:李青、孙春喜
长按识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