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的位置是:冠状动脉综合症 > 临床症状

先买重疾险还是医疗险可能90的人都会选

湖南白癜风医院 http://m.39.net/pf/a_5789682.html

我相信这个问题已经困扰了太多人,大多数人都不了解两者的具体作用和区别,而且90%的人都会选错。

为什么这么说?

因为很多客户来咨询跟我说的第一句话就是

开玩笑啦~其实第一句话是“你好”

第二句话是“你是哪家公司的?”

第三句才是“我想(帮宝宝,帮老公,帮自己,帮父母)买重疾”

第四句是“你知道XX福吗?XX福怎么样?XX福好哇?”

此刻的你肯定很疑惑,难道不对?

我认为90%的客户应该是没耐心看完接下来整篇文章的

而能看完整篇文章的90%肯定都是同业

所以为了不耽误各位的时间,我就先说结论

身体健康的,应该先买医疗险,再买重疾险

因身体条件不允许而无法买医疗险的,再买重疾险

凡是有公司团体医疗保险(包括高端医疗等)的,可以只买重疾险

50岁以上的老人,建议只买医疗险

有兴趣的可以继续看下去

没时间的记住这个结论后就可以撤了

为了让大家都能看懂,接下来文中出现的专业术语,我尽量使用通俗的语言来解释让大家都能看懂。

以下所有的对比只针对商业住院险和重疾险,由于保险产品的多样性和复杂性,每种类型的不同产品甚至根据个体不同都无法一概而论,所以其它险种我就不扯进来了,极端情况也不在本文讨论范畴中。事实上我发现写起来后我自己想到的问题也层出不穷,平时一些想不到的问题都在此时冒了出来。我希望通过这篇文章,让大家能够真正了解商业住院保险和重疾险的作用和区别,然后找到自己的答案。

接下来我会根据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尽可能全面的分析对比,列出我自己的见解,供大家参考:

保障内容:

先从保障内容来说,我只用最通俗的说法来解释

住院保险:被保险人(客户)在保险期间(投保后的1年内)遭受意外(比如小到扭伤烧烫伤,大到摔跤骨折甚至车祸,意外没有等待期)或等待期后(投保后的30天内是等待期,保险公司怕客户带病投保,第二年续期开始无等待期)因非意外原因(疾病)医院住院(不能自己要求,要医生让你住院才行),对此发生的合理且必须的费用,保险公司承担给付保险金的责任(直付垫付或出院后报销),其中包含:

1,床位费

2,膳食费(医院食堂餐),护理费

3,重症监护室费

4,检查检验费

5,手术费,麻醉费,药品费,材料费,医疗机构拥有的医疗设备使用费

6,治疗费,医生费,会诊费

7,手术植入器材(如骨钉/骨板,支架,义乳,人工器官,脑起搏器,心脏起搏器等)

8,西式理疗费:物理治疗(如电疗,光疗,磁疗,热疗,冷疗,水疗以及超声波疗法),但不包含泥疗(HELLOPEPPA),也不包括气泡浴和药物浸润治疗等。职业治疗(因疾病或损伤而使职业能力如语言,运动等能力受损),语言治疗费。

9,耐用医疗设备费(如腿,臂,背,颈支具,义肢等)

10,陪床费:比如未满18岁的小孩住院,父母一方的陪同住院加床费或膳食费。

11,视为住院医疗的癌症治疗,肾透析费:因癌症进行诊断,随诊,复查,化疗,放疗而发生的门诊费,靶向治疗费用,肾透析门诊费。器官移植后的门诊抗排异治疗费用。

12,住院前或住院期间转院时发生的同城救护车费。

责任免除(保险公司不承担理赔责任):

1,未告知的既往症:投保前已经患的病,比如高血压,糖尿病,肺炎等

2,先天性疾病和症状:基因因素,天线性新陈代谢异常,出生缺陷,身体残疾,智障等发育不完全正常的疾病和症状,多见于儿童

3,与妊娠有关的费用,与不孕不育或生育治疗相关的费用,生育费用(顺产刨宫产等,高端医疗可报),流产

4,输精管切除术或绝育手术,恢复手术费,伟哥等提高性功能的药物费

5,试验性治疗费用,仅为改善或提高目前身体状况(如中医调理)而发生的费用

6,整容费用,什么祛斑去痕,皮肤变色治疗(白癜风不在免责范围内),减肥,脱发,纹身去除

7,非处方开具的药品和设备费用,抗光老化药物,美容用品,大剂量维生素维他命,健康滋补类中草药,膏方费,中草药代加工费等

好了,介绍完了住院医疗责任,接着来说重疾责任。

商业重疾险:

如今人寿险中就属重疾险最多了,五花八门,每家公司都有至少1款以上的重疾产品,别说客户了,对于我们而言也看的头都大了。所以当客户了解的越多,越发现难以选择,研究对比到后面已经完全没方向了,不知道买哪家好,一开始是比产品基础保障和费率,到赔付次数和分组不分组,从条款比到公司品牌,最后比哪个销售给的返佣多。

今天我只把重疾险简单分成2类,1类是带身故责任的普通重疾险,另一类是没有身故责任的纯重疾险(指没有两全或终身寿作为主险的产品)。什么单次还是多次赔付,保障病种数量,分不分组,条款细节对比等我这里就不再赘述,以后专门写一篇。我说的这两类产品的区别就是普通重疾险除了重疾外,人挂了(意外或疾病导致,自然老死也保)也赔钱,而纯重疾险死了是不赔钱的(只退现金价值),只有重疾或轻症才赔钱。

是不是很枯燥?睡着了没?

但如果前者先发生了重疾,那么之后再身故,是不是还能赔钱呢?大多数都不能。身故或重疾责任只给付一次,所以带身故和不带身故的重疾险,在这点上一模一样,但两者保费却天差地别。这就是为什么我只分成这2类的原因?因为保费差距。

撇开身故责任,我们先来看商业重疾险的重疾责任:

重疾保险:被保险人(客户)在于等待期后(投保后的90天~天内是等待期,保险公司怕客户带病投保),初次发生(指客户第一次发现重大疾病的临床症状或体征,但是呢这个症状足以让你注意并寻求医疗检查,诊断,治疗或护理)并经本公司指定或认可的医疗机构(国内2医院都可以)初次确诊患有本合同所列的重大疾病(无论一种或多种,50~种不等),保险公司将会向被保险人(客户本人)给付重大疾病保险金(你买多少保额就赔多少),之后保费豁免(比如你买了一份缴费20年保终身的重疾险,每年交1万,第三年如果发生重疾理赔了,那么后面17年还没交的保费就不用交了,合同依然有效)。如果是单次重疾,那么合同就终止了,如果是多次赔付的重疾,那么合同还依旧有效,在间隔期后发生别的重疾还可以再次赔付。

轻症责任:同上,通常保10~50种疾病,如果出险一般赔付所购买重疾保额的20%~45%不等,之后保费也豁免。

中症责任:同上,年新出的概念,介于轻症和重症之间,保20种疾病,如果出险一般赔付所购买重疾保额的50%,之后保费也豁免。

因为重疾病种实在太多,我这里就不一一列明了,我只举例部分重疾:

1,癌症:指恶性细胞不受控制的进行性增长和扩散,浸润和破坏周围正常组织,可以经血管,淋巴管和体腔扩散转移到身体其它部位的疾病。经病理学检查结果明确诊断,临床诊断属于世界卫生组织《疾病和有关健康问题的国际统计分类》(ICD-10)的恶性肿瘤范畴。下列疾病不在保障范围内:

a,原位癌;

b,相当于Binet分期方案A期程度的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

c,相当于AnnArbor分期方案I期程度的何杰金氏病;

d,皮肤癌(不包括恶性黑色素瘤及已发生转移的皮肤癌;

e,TNM分期为T1N0M0期或更轻分期的前列腺癌;

f,感染艾滋病病毒或患艾滋病期间所患恶性肿瘤;

2,急性心肌梗塞:指因冠状动脉阻塞导致的相应区域供血不足造成部分心肌坏死。须满足下列至少三项条件:

a,典型临床表现,例如急性胸痛等;

b,新近的心电图改变提示急性心肌梗塞;

c,心肌酶或肌钙蛋白有诊断意义的升高,或呈符合急性心肌根塞的动态性变化;

d,发病90天后,经检查证实左心室功能降低,如左心室射血分数低于50%。

3,严重III度烧伤:指烧伤程度为III度,且III度烧伤的面积达到全身体表面积的20%或20%以上。体表面积根据《中国新九分法》计算

4,冠状动脉搭桥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指为治疗严重的冠心病,实际实施了开胸进行的冠状动脉血管旁路移植的手术。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心导管球囊扩张术,激光射频技术及其它非开胸的介入手术,腔镜手术不在保障范围内。

5,良性脑肿瘤:指脑的良性肿瘤,已经引起颅内压增高,临床表现为视神经乳头水肿,精神症状,癫痫及运动感觉障碍等,并危及生命。须由透露断层扫描(CT),核磁共振检查(MRI)或正电子发射断层扫描(PET)等影像学检查证实,并须满足下列至少一项条件:

1,实际实施了开颅急性的脑肿瘤完全切除或部分切除的手术;

2,实际实施了对脑肿瘤进行的放射治疗。脑垂体瘤,脑囊肿,脑血管性疾病不在保障范围内。

6,严重帕金森病:是一种中枢神经系统的退行性疾病,临床表现为震颤麻痹,共济失调等。须满足下列全部条件:

1,药物治疗无法控制病情;

2,自主生活能力完全丧失,无法独立完成六项基本日常生活活动中的三项或三项以上。

继发性帕金森综合症不在保障范围内。

总结:从保障内容上我们可以看到,重疾险有明确规定(不是约定中的,不满足条件的不赔),而住院保险宽泛了很多,只要是意外或生病住院了,甭管是什么病(只要不是责任免除内的),都在我的保障范围内。

保费:

好,说完了最枯燥的条款内容,接下来我们来算账,这也是绝大多数人最关心的地方了,那究竟这2个险种差多少钱呢?大家都希望用最少的钱,买到性价比最高的产品。那我们来看下这两种类型产品的价格,为了更直观,我会各选择2款共4个产品以及3个不同年龄段来进行对比:

为了表示尊重女性同胞,我全部选用女性数据:

接下来比较的4款产品,会以2种保额进行对比,20万以及万,为什么要这么对比呢?因为住院2款产品的保额分别为20万和万,所以重疾也做同样保额对比会更直观。所以在表格中会看到2个费率,左边的是20万保额的保费,右边的是万保额的保费。

看完这张表,我相信每个人都会有不同的见解,或有些人已经有了自己的答案,而接下来我会从各个角度上去分析:

同年龄段

保险是没有一款产品能全部大小通吃的,不同年龄段也有相对适合购买的产品。比如儿童,我们可以看到,无论哪款产品从费率上来说都是狠便宜的。

对于儿童来说A,B,C,D款都可以购买,但如果针对费用高昂的白血病而言,产品B(和太平医保无忧百万医疗险)以及一些专门针对少儿重疾(如安联少儿白血病,中荷童乐保,和谐慧馨安等)会更合适。产品B提供直付功能(医院直接结算医疗费用,包括前期的住院押金以及出院时医疗费用结算,无需客户住院期间支付任何费用),而后者杠杆够高(如安联少儿白血病50万保额每年保费也就元)。

而对于我们成年人而言,产品A,B,C,D也都适合投保。如果从杠杆上来说,要追究极致费率的,可以选择产品A+C的组合,当然产品A也可以用一些百万医疗替代,如太平医保无忧,但是我不太推荐有免赔额的产品,除非说你买住院险纯粹当成重疾险来买只是为了抵御一些高额重疾费用。另外大部分的住院其实费用并不高,去除社保统筹后,自己最后承担的费用一般不会超过1万。而一旦出险,以后再想要选择无免赔的产品或重疾就很难了,一般再投保会被保险公司责任免除(原先理赔过的病以及相关并发症不赔)甚至拒保。而住院险都是一年期,虽说不太会因为客户的身体健康情况拒绝续保,但还是大概率会停售的(目前国内没有保证续保的医疗险产品),具体的我们在保障时间里再说明。医院和服务有所要求,那么可以选择产品B+C或D,产品B可以涵盖特需,贵宾部,外宾部以及老干部病房,医院可以提供直付服务,那既然医疗险能把我所有看病的钱都报销了,还那么便宜,那我干嘛还要买C或D?买什么重疾险?我相信有很多人会有这个疑问。

在这里需要告诉大家,医院里所产生的医疗费用只是发生疾病时最直观的一笔费用罢了,后期的持续治疗费用也可以由住院险解决(但1年期产品会有停售的风险),那治疗过程中由于无法工作而导致的收入中断呢?谁来照顾你呢?又是谁来照顾孩子呢?会不会产生很多你现在想不到的额外费用?比如保姆费,营养费,如果是你家庭经济支柱,如果你短时间内无法工作,家庭收入哪里来?房贷谁来还?你的另一半无论是经济还是精神上的压力一定剧增。如果你不想给家人造成负担,会不会不配合治疗或坚持去工作呢?所以C和D就是对于以上情况起到收入补偿作用。那产品C和D有什么区别呢?简单来说最大的区有几点:费率,表上就可以体现嘛,保障内容越全费率越高。C是没有身故责任的,如果客户挂了,只能退保拿当年度的现金价值(如果死的晚差不多拿回本金),而产品D是拿保额的。如果前期直接身故,那么是产品D杠杆高。但也可以选择用定期寿险组合产品C,这样费率相对产品D更低,但如果保障期内客户先重疾后身故(概率还是有的),是可以定期寿险和重疾一起给付的,而像D这类终身重疾,都是赔了重疾责任就不再给付身故责任的。但D也有其自己的优势,比如可以多次重疾赔付,等待期内疾病身故也有的赔等等。

我相信看到这里可能还是有部分人觉得重疾性价比没有住院产品高,感觉买住院最划算。说到这里,就不得不说说重疾险的由来了(虽然有点跑题,但我认为重疾险的作用和由来放在这里解释才是最合适的),好了,话不多说,上毒鸡汤:

大疾病保险的发起人是南非心脏科手术医生Dr.MariusBarnard,他在尽力通过手术挽救了很多人的同时,大部分的康复病人却因为沉重的医疗费用而生不如死。最后他发现单单在身体上是挽救不了很多人的。

我们需要重疾险,不是因为我们会离去,而是因为想好好活。有很多得了重病的人,他们虽然活着,可在财务上已经死了!

——重疾创始人Dr.Barnard

我的一个病人:她是一位34岁的女士,这位女士有自己的事业,离过婚,还带着两个孩子。我们在她的肺部发现了癌细胞。通过手术,我们切除了癌细胞肿块,接下来两年,这位女士回去依旧工作,在此期间,她的癌细胞向另一片肺叶转移。两年后,她再一次来到我的诊所,从她的眼神中,我再一次感受到了死亡的讯息。她呼吸急迫,脸色苍白毫无血色,眼神中布满了对死亡的恐惧。她还在工作,她需要为孩子们留下积蓄,为他们赚足汽油费,房租还有教育基金。两个月后,她去世了。她生前购买的人寿保险获得了赔偿。为什么?为了照顾她的孩子们,为了给他们更多的保障。我们失去了她,她本可以在确诊后和孩子们分享更多的时间,可是她却需要挣更多的钱。

还有一位我治疗过的心脏病的男士,他在七年内发病五到六次,我们给他换了心脏,这之后他活了多久呢?23年。之前,医院,我都听不到他有什么抱怨。可是后来,医院,都会听见他念叨一件事,就是钱。他患了心脏病,没有办法恢复工作,而他的消费却在增加,因为他需要轮椅,家里也需要安装辅助设施,还需要服药。他因此失去了自己的房子、工作,以至于骄傲和尊严。

这些使我陷入了沉思,我还能举出上百个这样的例子,他们确诊之后获得了治疗,活了下来,可是他们在财务上却“死”了。这就是我们越来越需要面对的难题。这件事深深的触动了我,作为医生我可以救治病人,甚至可以延迟和挽救病患的生命,可我却不能解决病患因为缺钱而放弃治疗。我们来看一些数据。今天,有80%甚至更多医院后会得以幸存,并且有50%的人还可能存活13年或者更久。女性患上乳腺癌的可能性是8%,而在患乳腺癌的女性中,80%有希望活下来。年,每位中风患者中只会有11位得以幸存,而今天的存活率高达70%。中风通常不是致命的,但它会使人丧失能力,在中风患者中只有10%的人完全恢复了健康,而有53%的患者今后的生活需要完全依赖他人。这些意味着什么呢?这意味着整个家庭都要背负起照顾他的重担。要是他的太太是名职业女性,那么她将不得不放弃工作来照顾他;而没有了工作,也就没有了任何收入,这些昂贵的医疗账单由谁来负担呢?

我得出了这样的结论,大家都需要保险,不光因为人人都会死,还因为我们都要好好的活着。

现在,我们来看看这类产品的理赔经验。超过80%的索赔要求都来自于心脏病、中风、癌症还有冠状动脉搭桥手术。说起索赔,这的确令人难以置信:索赔的平均年龄是42岁!可以想象,一旦一个人在42岁被告知罹患了某种重大疾病,家庭的经济重担如何承担,孩子的教育费用、房子或车子的抵押贷款等等都该怎么办?我要给大家一个数据,加拿大和美国有30%的房屋产权收回都是因为心脏病、中风和癌症这类普遍的绝症。

重疾保险能够让我的病人们舒适的度过生命中最糟糕的时光,我很欣慰越来越多的病人说:“谢天谢地,谢谢我的顾问,至少在我的身体健康恶化的时候,我的财务还是健康的。”这对于我而言着实是个荣耀,因为我也参与了其中,这个发明太了不起了。

他相信需要有一种新的保险产品来保护这些在罹患重大疾病后存活下来的人。在他的发起下,重大疾病保险就出现了。看到这里,大家是否认同重疾险的作用和意义呢?至少我认为每个人都需要一份重疾险。

最后我们来看55岁以上的老人,我认为只有类似产品A的太平医保无忧百万医疗险,支付宝好医保长期医疗以及众安尊享e生是最合适的,费率适中,大多数家庭都承担的起,保额对于老人来说也是基本够了,总的来说以这个年龄用这个费率做到如此保障已经实属不易。现在已经不是老人可以挑三拣四的时候了,在身体条件允许以及可投保年龄内,赶紧买了吧。

不过每年一万的免赔额是这类百万医疗产品的致命伤,万一碰到了普通住院理赔了就知道郁闷了,那种明明买了却赔不了的郁闷,但就高额医疗费用的大病而言,通常没有免赔额,那这杠杆率是相当高的,就好比中万,这也是为什么大多数人都是投机心理的原因,和投资类似,低回报的看不上,高回报的必定伴随着高风险,所以根据自身的风险承受能力以及理财目标合理配置才是关键。而对于50岁以上的老人,我一向是不推荐购买重疾的,性价比相对太低。不过有一款产品可以考虑,但不是所有老人都接受。这款产品是MSH的海外重疾险,只保癌症(包括原位癌)等6种高发重疾,年保额万,只限海外就医(国内,港澳台都不能用),元/年(18-64岁)统一价格,包含2人来回机票,医院所有费用(包括翻译),全部直付,这里就不展开介绍了。总的来说,相对儿童和年轻人,老人更适合购买费率相对低且出险率更高的住院险,其实帮老人投保就是帮我们自己减轻负担,不然高额的医疗费到最后是谁承担呢?久病床前无孝子,不要去考验人性,当事态发展到无法承受的那一刻,虽然会有很多感人的一面,但人性中最丑恶的那一面也会显现出来。所以我建议每一个还能投保住院险(身体健康)的老人(64周岁前),都尽快投保一份住院险,未来这些老人都会重新认识商业保险的作用有多大(前提是如实告知健康情况),理赔过的老人都开始意识到保险不是骗人的,很多老人真的还是停留在这种观念。

核保

对于健康体,儿童和成年人在核保上没有什么好说的。对于非健康体,网上投保的住院险有很大的优势就是不管几岁都免体检,而线下投保的住院险,很多超过54岁以上就需要体检,所以如果感觉对自身健康没有信心的,只要没什么既往病史或体检异常记录,就直接线上投保而不要选择需要体检的线下产品,因为很有可能会体检出问题而导致各种责任免除,加费甚至拒保。但一旦有既往症或需要体检异常的问题,那就建议选择线下投保,因为现在大多数产品还没有线上智能核保,如实告知中只要有一项需要告知的内容勾选了就无法投保了。

保障时间和续保条件

重疾一般都是终身居多,也有消费型保20年,30年,至60岁,65岁,70岁等的产品,个人建议还是终身,没人能知道自己什么时候出问题,保障时间长虽然费率高一些,但是没毛病,因为年龄越大风险越高。而市面上的百万医疗险说是可以保障到84周岁,而产品B,理论保障终身,但由于这类产品都不是保证续保,所以未来有一天完全有可能因为赔付率过高或者其它问题停售。而停售之后有3种可能,一种是老客户可以继续续保,但不再接受新单。第二种是停售后增加费率改点责任改个名字继续卖,老客户一般也能继续续保。而第三种情况就是完全停售,新单不接了,也不接受老客户续保了,也不出新产品了。所以最大的风险在于最后一种情况,试想一下,如果没出过险身体健康情况也没有异常的客户,可能影响不算大,再换一款产品投保就是了。但如果是已经理赔过,或者健康出现异常的客户,对于她们而言很难再去投保其它险种了,无论住院还是重疾,即使能投保,也一定会对理赔过的疾病及相关并发症责任免除。但像是出现癌症理赔的这类客户,是别再想有公司承保了,尤其当她还在治疗过程中,她第二年的医疗费用由谁来报销呢?重疾就不会出现这样的问题,一次性赔付,或多次赔付的,也不会有续保问题,保费豁免后合同继续有效。

住院险比重疾险好的一个很重要的地方在于会对后期持续性的医疗费用进行报销,只要产品没有停售,客户理赔没有到达其规定的最高额度,不会因为客户的健康原因而拒绝续保。但是由于不是保证续保,所以还是有一点不确定因素在的。

理赔

我认为医疗险最大的作用在于通过合理的杠杆,通过支付合理的保费把各种疾病所产生的住院医疗费用,尤其是对于一些重疾的巨额医疗费用的风险转嫁给保险公司,在客户需要治疗金的时候第一时间解决其现金流问题,不需要为了治疗费用而四处筹钱,抵押甚至变卖房产,同时维护客户的尊严。而直付功能是唯一能真正解决此问题的工具,重疾险其实并不能很好的解决这个问题。为什么这么说呢?我们看之前我举例的6种重疾是如何赔付的:

其中确诊赔付的,有癌症(病理切片报告确诊),严重III度烧伤(全身烧伤面积超过20%),确诊前的费用需要客户自己先承担。

得病且实施了约定的手术或特定治疗方式的(没做这些手术前不赔,等于住院押金和手术费用还得你自己垫),比如冠状动脉搭桥,良性脑肿瘤等

得病且病情到了约定状态:如急性心肌梗塞,严重帕金森病,我举例的这两种还好,可能不需要太久,但有些如脑中风后遗症等还有天存活期的要求,这种确诊到符合状态需要至少半年,也就是半年后你才能拿到保险理赔金,而不是在你去支付住院押金或结算出院费用这些最需要的时候。

那又回到上一个问题,重疾险又贵又没用啊?我买重疾就是为了得病时能用到这笔钱,既然很多情况下不是第一时间能拿到钱,那还买它干嘛?这时候你脑海中一定浮现出这4个字:

也不是,如果你得的不是相对高费用的重疾呢?所有的住院险只是根据你的实际医疗费用进行报销或直付的一种理赔方式,实际理赔金不会超过你的实际医疗支出(自费+自付),而重疾险是你投保多少额度就理赔多少额度的,不会管你到底花掉多少治疗费用,这个是有本质上的区别的。所以如果保额充足的情况下,撇开实际的治疗费用后多余的就是额外的补贴(前提你没有住院险,如果有商业住院险那这个重疾赔付金去掉你的保费就是纯的补贴),这笔钱可以让你安心的在家休养,请保姆请阿姨,不至于你的家庭生活质量发生大的改变。甚至可以让你直接去海外就医,不受地域的限制,最大程度提高治愈率和生存率。另外很重要的一点,住院险只会对出现在住院费用清单上的费用给与赔付,但有些东西是不会出现在这个清单上的,比如院外购药,这个只有少数几家医疗产品才能赔付(如前面提到的产品A,B,众安的尊享一生新版)。另外就是重大器官移植,如肾移植,单单肾源就要30-40万人民币,如果急用还得通关系加钱,我们都知道这种器官是捐赠的,但是实际要用都是得花钱买的,而且没有任何票据,也不出现在住院费用清单上,这就意味着任何住院医疗险都不报销.....

WTF...TF...F...

但重疾险是给予理赔的,你投保多少保额,就赔多少保额。

那住院险是不是从理赔速度上就一定优于重疾险呢?未必。因为市面上大多数的住院险是事后报销,也就是当你出院后,才把所有的发票,出院小结,住院费用清单等一起给到保险公司报销,所以住院期间所有的费用都需要客户自己承担,还记得重疾的赔付条件吗?也就是说报销型的住院险和重疾险前两种理赔条件一样。那什么样的住院险才是最好的?就是我前面所说有直付或垫付功能的住院险种(优先直付),从病人住院那一天开始就开始了直付,帮病人直付住院押金,到后期出院时也由医院直接结算,病人全程无需支付任何额外医疗费用,这样才能最大程度解决病人的医疗费用压力,完美解决现金流问题。试问病人在这3种情况下,哪种情况心情更好更乐观?更能全身心的配合治疗没有后顾之忧呢?说实话医生知道你的医疗费用全部有保险公司直付,他也更安心,不用考虑什么能用什么不能用,病人是否负担的起,只管用好药,我相信治疗也会更顺利,大家说是吗?

所以购买住院保险请尽量选择有直付或垫付功能的产品,谁用谁知道。医院相对不是很多,所以对于某些大病而言,还是会考虑选择一些针对性较医院。所以这点上需要权衡。

附上产品B医院清单(我相信未来一定会增加),可以看到上海的相对最多,魔都人民还是幸福的:

出险概率

知乎上有讨论过人一生中重疾的出险概率,我记得是72%,说高说低的都有,大多数人都觉得这概率高了。重疾概率我不去评论,但人一生中住院的出险概率,我敢说是98%(其中1%医院路上的,另外1%是被发现时已经挂了的),所以我认为人生中必须的一张保单里,有一张应该是住院保险(国家干部大佬请无视),除了重疾以外其余的产品都是给家人用的,但只有住院和重疾险是给你自己用的,而且是用来救你命的!

增值服务

在中国,没关系寸步难行,如果你要住院,又不认识医生?对不起,慢慢排队吧您~所以很多保险公司会对于购买到一定保费或保额的客户提供一项增值服务,住院绿色通道。简单来说就是对于需要住院的客户,医院资源进行床位协调,帮助其客户走绿色通道提前安排住院床位(开后门),这个服务我认为对于普通老百姓还是有用的。也有人说未来大家都是绿色通道,那时有毛用?但我想说,那时就是八仙过海各显神通,您有那至少有张方舟票,能不能早上各凭本事,但没有这票您可能连上都上不去(别怼我说一直等下去肯定能住进去,那时候等得起吗?)。

比如住院产品A,选计划5也可以住特需(但需要选择无社保方案),VIP病房,但是如果床位满了不管买产品A还是B都没辙。而住院产品B,有提供特需,VIP病房绿色通道服务,床位不紧张的情况下,AB都能住上,但如果床位紧张时,甚至只剩一个床位的时候,那一定是B能优先住上,您说有用没用?

所以,同样保费情况下,有肯定比没有好。

总结:所有的重疾险要满足条件重疾险才能理赔,或有些需要确诊,或有些需要实施了约定手术,或病情需要到约定状态,如果不满足以上条件,无法理赔,您需要自行垫付医疗费用。而商业住院保险呢?简单来说,只要是正常情况下(不正常的就是免责以及我上面提到的那些)的住院费用,保险公司都会在保障额度内全额报销或直付,但只有直付或垫付功能的住院险才能第一时间解决治疗前后的现金流问题。那住院和重疾保障内容,哪个更全保得范围更大呢?通俗来说,重疾里保的,住院都保(除了大多数重疾中的身故责任以及如器官移植中的器官费用),重疾里不保的疾病(无论轻症,重症,普通疾病或稀有病),住院也都保(前提达到住院程度)。所以,每个人都应该同时补充医疗险和重疾险,如果预算不够的情况下,优先投保医疗险而不是重疾险,前者是饭,后者是菜。在面对疾病时,无论买不买保险大家的风险概率都是50%,你赌赢了,省下的保费不能让你能多买一套房,更不能让你大富大贵,但一旦赌输了,中产变无产已经算比较好的结局了。

保险的作用不是改变你的生活,而是让你的生活不被改变,我很喜欢这句话,一点不安利。

——完——

爱妻狂魔王小晨

卖身不卖艺



转载请注明:http://www.bwmsm.com/jblcbx/13767.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