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吃成都这家馆子每天排队1小时,竟然只为
说起云南,印象最深的就是孔雀舞和过桥米线,动作韵律轻柔的孔雀舞和软糯清香的米线可以说是无人不知。
云南过桥米线店有很多,但是今天小微还是要给大家介绍一下比较特殊的馆子。去的时间不对,随随便便让你排1个多小时队.
一进门就能看见显眼的位置上的少数民族风情的帷布,一男一女载歌载舞的样子似乎是男子借助音乐向女子倾诉情愫。
照片墙上记录着彝族的一些传统集会活动和云南壮丽迷人的风景,让人不禁心驰神往。
墙上的彩绘都是黄昏下的云南梯田,配合帷布的画面似乎在讲述米线原材料由来,都是最健康的天然食材。
随风飘动的红绳,彝族风情的图案,像是催眠术一样,瞬间把人拉到了蒙自。
临近饭点是最忙碌的时候,每天都是很快就满座了,大多数都是熟客,很多人甚至是每天都是固定的时间来点一份固定的套餐。
很多时候人太多了,排队都等不及,只好打包外卖回去吃。
经典不过原味过桥米线沸腾的砂锅上面不断翻滚的油花散发着浓郁的香味,作为最经典的汤底,秘制的鸡汤汤头是原味过桥米线经久不衰的秘诀。
高汤表面很快就被油膜封住,鳞状的油花下面是被压抑的火山,绝对可以给小看他的人一记狠狠的重拳。
闷当当一碗米线,起码有二两了,有的可爱的小姐姐们连一碗都吃不完,像我这种不(chi)能(de)吃(duo)的宝宝都可以免费续一碗。
配菜多到怀疑之前吃到的都是假过桥米线,最吸引人的莫过于中间最大一盘的培根和肥牛,这是我见过肉最多的过桥米线了。
混入所有配菜和米线后进行一场激烈的搅拌后,每一筷子都饱含米线和配菜的实在,这种感觉叫满展。
这可能是汤底花样最多的米线丨川香过桥米线丨
四川有句话叫做川香麻辣,说的就是地道川味特色,霸道的川香味一进嘴就有一种霸王硬上弓的荡气回肠之感。
过桥米线的“过桥”之处在于那锅汤,所有肉类食材都是生的,只有一砂锅滚烫的汤底,吃之前再进行结合就能保证米线的热度了。
米线好不好,重点在汤,一口汤下肚就知道这米线好不好,别急啊,等我把这碗汤喝完再说。
筷子和勺子一定要相互配合好,一筷子米线一勺子配菜,无缝衔接式暴风吸入。
米线经过热汤的二次浸泡,已经完全舒展开,软嫩不失弹性。
丨青花椒过桥米线丨
一勺经过精心熬制的神秘料汤、一份精心配比的青花椒酱料、一小撮养生枸杞,在已经预热好的砂锅里碰撞出美味的火花。
不一会儿功夫,翻腾的热气中四散出一股清香,那是青花椒在砂锅里舒展的身躯,这个时候就是完美的上菜时间。
每一样小菜都有精致的摆盘,光是这份好不敷衍的服务都足以给一个五星好评。
一口砂锅点缀少许枸杞,一众配菜众星揽月,搭配米线三者缺一不可。
丨海味过桥米线丨
海味比其他的米线还要多三样配菜,从配菜都能看出海味在大四川这片无辣不欢的土地上所拥有的特殊待遇。
酥肉虾仁鸡丝,三者结合提升海味的特殊调性。
超过10种配菜一次加入砂锅汤底里,附上熬制棒骨时析出的油脂,所有的食材看起来与洪亮麻辣的川味挨不着边,每一口却实打实的是地道的传统川式海味。
每一颗虾仁的虾线已经处理干净,每一口的Q弹都让人难以相信这地道川式海味的海鲜竟然就在身边。
细腻的砂锅米线,配上几碟小菜,川味和海味完美的融合在了一起。
小菜比米线还畅销丨蒙自小鲜肉丨
鲜嫩的猪肉和细腻的红薯粉,即使是油炸过后也能很好的保护好这每一口的鲜嫩。
丨蒙自鸭肠丨
红油蹭亮的鸭肠仅仅是颜值就能在众多小菜里面取得压倒性胜利,更别说还有那怎么也挡不住的香味,一直往鼻子里钻。
随随便便一根鸭肠都超过10CM,手工清洗的鸭肠口感脆嫩,完全没有黏连的感觉。
丨鲜榨果蔬汁丨
新鲜现榨的番茄汁,刚好是一人的分量,绿色天然的鲜榨果蔬比调配的饮料多了一分酸甜的果蔬味。
满满一杯都是肉眼可见的果蔬的颗粒感,入口酸甜清香,绵沙的口感就像是在吃凉拌番茄一样。
不过桥的过桥米线
不只是吃米线
更是体验一种地域文化
来源:成都美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