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中高考命题技术一命题的原则
中高考命题的原则
——浅析中高考命题技术(一)
试题命制是学校教学工作的一个重要环节,对于检验教育教学成果,定期发现教学问题,进而调整教学方案,以及指导学生努力的侧重点,具有多重功能。教育部考试中心构建了“一核四层四翼”的评价体系为依据,坚持知识、能力和素养的有机统一,考主干、考能力、考素养,重思维、重应用、重创新。
一核:立德树人、服务选才、引导教学。即明确了新时期考试评价体系的定位与核心功能;
四层:必备知识、关键能力、学科素养、核心价值。明确考查内容,对培养什么样的人和需要什么样的素质;
四翼:基础性、综合性、应用性、创新性。明确考查要求,如何培养人和如何提升素质。
各省区市的试卷众多,各有特点,对于命题的要求和技巧也不同。但是,在试题命制的过程中,都遵循以下几项基本原则:
一、科学性原则试题内容的正确性,即不能出现知识性错误,不能与课本的概念、原理、法则、标准相悖。
(1)熟悉课程标准、教材的知识体系及知识的内在联系;
(2)文字表述要规范、完整,对试题的答题范围应该有明确的界定,题目语意清楚,文句简明扼要,避免使用艰深的字词。
()参考答案的表述明确、完整、科学,答案明确合理,不致引起争议。
(4)测量目标与工具的科学性,试题内容与目标的一致性。
试题的设计既是一门学问,更是一门艺术,要设计出一份好的试卷,需要命题者切实把握试题设计质量的评估标准、设计原则及设计方法,而最基本的标准是试题设计的严密性和科学性。
二、导向性原则命制试卷要注重每道试题的导向性。试题符合高考命题方向,重视思想与方法的考查;试题内容符合时代的导向,内容、选材紧跟时代步伐,例如对中国梦、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考查;试题体现课程改革的导向,包括课程标准、考试大纲的变化导向,以及学科核心素养的导向;试题要传递对今后教学的导向,包括学科知识与学科能力掌握的导向。
在“一核四层四翼”的高考评价体系下,高考坚持立德树人,最根本的就是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解决好“培养什么样的人、如何培养人以及为谁培养人”这个教育的本质问题,不断增强考试的育人功能和积极导向作用,突出高考独特育人功能与价值导向——志于道,崇于德。
三、主干性原则中学考试命题的指导思想是“主干知识年年考,核心知识重点考,冷僻知识偶然考”,所以中学考试命题一定要遵循主干性原则。考试大纲依据高校人才选拔要求和国家课程标准,体现了国家选才要求和高中教育目标的统一。教育部考试中心命题专家表示,依据课程标准,实现教、学、考有机衔接,充分发挥考试促进教学、引导素质教育的作用。
通过近几年命题规律看,聚焦学科主干内容,引导教学遵循教育规律,回归课堂教材,避免超纲超量的教与学,促进改变应试教育倾向,助力发展素质教育。
高考注重主干内容的考查。例如,物理学科以基本物理规律为重点,要求学生从物质观念、运动与相互作用观念、能量观念等整体的视角来思考问题,促进学生物理素养的形成与发展。
历史学科以历史发展为主要线索考查学生对主干历史知识的理解和应用,如以“古代中国手工业的发展”为考点,考查宋代民营手工业的发展;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道路”为主题,考查学生对改革开放后我国市场经济发展等问题的理解等等。
试题通过对实验基本操作和实验现象的考查,引导中学重视实验课程,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和观察能力。如考查在生产和纯化乙酸乙酯过程中实验操作的名称;通过测量人的反应时间考查基本实验原理和操作等等。
四、应用性原则试题应紧密结合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科学技术进步、生产生活实际、发展阶段特点中的具体实例,注重联系实际,提倡学以致用、知行合一,要求学生运用科学的观点、方法分析和解决问题。
引导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