纯干货3D全心冠状动脉磁共振成像扫描
近年来,颇具挑战性的磁共振(MR)冠状动脉成像(MRCA)技术得到很大发展,成像质量明显改善,冠状动脉主干和近心段分支能够清晰地显示,为冠心病的无创检查提供了一种安全可靠的手段。然而,很多想开展这方面工作的朋友也许还不清楚如何进行全心冠状动脉扫描。小编就以西门子的MR系统为例,为大家介绍详细的操作步骤(摘自参考文献):
所有扫描序列均在自由呼吸下进行,以心脏中心位置设定为磁体中心。(1)常规心脏横轴面、冠状面、矢状面定位像扫描。
(2)对通过主动脉根部的冠状面快速多次连续扫描,记录至少一个呼吸周期的膈肌和心脏运动情况,确定心脏在呼气末的位置和右侧膈肌顶部,分别用来作为冠状动脉成像三维采样扫描层块和呼吸导航的定位参考。
(3)高时间分辨率自由呼吸四腔心电影像,所得图像可清晰地显示右侧冠状动脉中段横截面在一个心动周期中的运动情况,观察右侧冠状动脉运动,找到保持相对静止开始和结束的图像,记录下图像的触发时间(TT)。大多数心率在正常范围的患者来说,这段时间在心脏舒张期。但如果患者的心率比较快,可能会在收缩末期找到。
(4)三维全心冠状动脉序列参数设置:①1.5T系统使用T2-prep3DTrueFISP,3T系统使用inversion-prep3DFLASH。②在呼气末期的冠状定位像上定位扫描框以保证扫描范围覆盖全心,根据心脏的大小调整层数和FOV,并将呼吸导航中心置于右侧膈顶(图1)。
③通过步骤(3)中的右侧冠状动脉静止开始和结束图像的TT时间相减计算出其保持静止时间,此段时间即为最适合进行数据采集。调整分段(segments)数目使得数据采集窗时间(datawindowduration)≤静止时间,通过调整触发延迟(triggerdelay)使数据采集窗开始时间(datawindowstart)静止时间开始图像的TT(图2)。
(5)预扫描确定膈肌呼吸末位置,设置为呼吸导航接受窗的中心位置。
(6)运行全心冠状动脉序列:①1.5TMR系统,完成前面5步,可直接进行全心冠状动脉序列扫描。重要参数:TR3.4ms,TE1.7ms,反转角90°,体素大小为1.4mm×1.4mm×1.6mm(插值为0.7mm×0.7mm×0.8mm),并行采集加速因子2,T2准备时间40ms;②3TMR系统,以0.3ml/s的速度缓慢注射对比剂(Gd-DTPA或者Gd-BOPTA),45s后进行全心冠状动脉序列扫描。20ml生理盐水在对比剂滴完后以同样的速度滴入。对比剂采用双倍剂量(0.2mmol/kg)。重要参数:TR3.0ms,TE1.4ms,反转角20°,体素大小为1.3mm×1.3mm×1.3mm(差值围0.65mm×0.65mm×0.65mm),并行采集加速因2。TI为ms。
*医院的戴沁医院的杨旗医生为本文提供MR图像。
参考文献:
安靖等,3D全心冠状动脉磁共振成像技术,《磁共振成像杂志》年第1期
右上角按钮,分享到朋友圈,让更多的朋友了解磁共振的最新进展。
扫描以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