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小板聚集检测助推临床ldquo提质
7月24日,在由中国老年保健医学研究会检验分会、江西省医学会检验分会主办的“血小板聚集功能检测标准化及临床应用”学术会议上,来自血液科、心内科、神经内科、妇产科、中医科、检验科等领域的众多学术带头人、知名专家齐聚一堂,共话血小板聚集功能在上述领域的临床意义及应用。
助力血小板检测标准化
血小板聚集实验是评估血小板生理和病理变化的重要检测方法,在血栓和出血性疾病诊断、预后及老年病检测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参考价值,而光学比浊法也一直被国内外专家公认为血小板聚集实验的“金标准”。为此,中国老年保健医学研究会检验分会组织全国30个省市的相关专家共同制定了《光学比浊法检测血小板聚集标准化专家共识》,发表在《中华检验医学杂志》年第6期。中国老年保健医学研究会检验分会会长丛玉隆教授表示,此次发布的“专家共识”从ISO质量管理规范角度出发,对光学比浊法测定血小板聚集率的实验前、中、后各个过程进行了标准化,其目的是促进光学比浊法血小板聚集实验的规范应用和良性发展。
中国老年保健医学研究会检验分会会长丛玉隆教授医院血栓止血实验室副主任杨军教授表示,采用标准化的光电比浊法检测血小板聚集功能极具临床价值,血小板聚集动态曲线为临床诊断提供了重要参考指标。医院也会定期对服用抗血小板药物是否需要检测、监测目的、根据监测结果对抗血小板药物的调整方案等临床普遍关心的疑难问题进行调查汇总,进而更好的让血小板聚集检测应用于临床。
医院血栓止血实验室副主任杨军教授助力血栓止血个体化治疗
血小板聚集作为血小板的主要功能之一,在执行生理性止血作用的同时,在病理性血栓形成过程中也起着先导而关键的作用。因此,检测血小板聚集功能对早期发现是否有血栓形成的危险存在以及阐明相关疾病的机制有重要意义。上海交通大医院实验诊断中心主任王学锋教授表示:“通过对vWF(血管性血友病因子)以及血小板表面受体功能结构的深入研究,使我们对血栓止血的机制有了更为透彻的认识,为建立准确的实验室检测方法和血栓止血相关疾病的精确诊断奠定了基础”。
上海交通大医院实验诊断中心主任王学锋教授医院心内科病区主任鄢华教授表示,抗血小板治疗是急性冠状动脉综合症(ACS)患者药物治疗的基石,而抗血小板药物在患者体内的反应性则需通过体外血小板聚集功能检测的方法实现,且由于ACS对抗血小板治疗的个性化、精准化要求极为严苛。所以,选择合理的方法学对患者抗血小板治疗过程进行监测尤为重要。
医院心内科病区主任鄢华教授中国中医科学院心血管研究所薛梅教授表示,在中西药联合治疗缺血性心血管疾病过程中,采用科学、合理的方法学对中药抗血小板疗效进行精准监测,继而科学分析中药成分作用,采取多中心、大样本的数据收集是挖掘中药科学抗血小板治疗的关键。
中国中医科学院心血管研究所薛梅教授助力抗血小板精准监测
在抗血小板用药领域,大量的临床数据显示,血小板聚集功能检测同样大有可为。首都医科医院副院长、神经病学中心首席科学家王伊龙教授表示,通过丰富的临床经验及严谨的实验研究可以看出,血小板聚集功能检测对抗血小板药物桥接过程各个环节的监测具有重要意义。
首都医科医院副院长、神经病学中心首席科学家王伊龙上海交通大学仁济临床医学院副院长、仁济生殖免疫诊疗中心主任赵爱民教授表示,对于由高凝状态导致复发性流产的患者,在抗血小板药物使用期间借助光电比浊法血小板聚集功能检测仪对患者进行连续的药物监测,可以避免血小板低反应者的出血风险及血小板高反应者的血栓风险。此外,在高凝状态导致的流产机制、易栓症筛查,血小板聚集检测均具有一定作用。
上海交通大学仁济临床医学院副院长、
仁济生殖免疫诊疗中心主任赵爱民教授
LTA光学比浊法血小板聚集实验具有检测结果与临床相关性高和重复性好等多种优势,对各学科抗血小板个体化精准治疗及治疗效果评估也越来越具有重要参考价值。因此为患者提供准确、快速的血小板聚集检测结果也成为临床科室的迫切需求。
由泰利康信公司研发的全自动血小板聚集仪采用公认的血小板聚集功能检测金标准-----光电比浊法(LTA法),结合最新的自动控制技术,实现了血小板聚集检测的全程自动化,大大提高了实验的准确性和标准化,减少了实验室人员的劳动强度和生物污染几率,为血小板聚集检测带来了更安全、有品质的使用体验,也将助推临床科室“提质增效”。
AG全自动血小板聚集仪
AG全自动血小板聚集仪
如果您觉得我们发布的信息对您及您的朋友有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