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推荐秋季四大名补,几道菜把补肾止
“秋季进补,冬令打虎”。秋天空气开始变得干燥、昼夜温差加大,身体也更脆弱,稍不留神感冒、咳嗽、消化道疾病就找上门。
此时适当进补,保证你一个秋冬免疫力倍儿棒,患病几率大大降低。
《生命时报》(内搜索“LT”即可)采访专家,推荐几种便宜又实用的“滋补高手”,让你因时因地补养得当。
受访专家
中国中医科学院医学实验中心副研究员代金刚
广州中医院脾胃病科主任医师佘世锋
进补前弄清楚两件事
中医所指的“进补”,不是“滥补”,不提倡无病进补、不分虚实的补。进补前这些事你必须要知道:
1
“贴秋膘”不等于秋补
古时人们在经历过高温湿热、食欲不振的夏天后,多在立秋之时“以肉贴膘”,为秋收农忙打下身体基础。
但现代人早已过了温饱不足、农耕体力消耗大的时代,饮食上往往营养足、口味精,主食、肉蛋及油脂的摄入量早已超出日常需求,少运动、少劳作,体力消耗小也日益普遍。
如果再贴秋膘,轻则导致胃肠道功能紊乱,出现腹胀、腹泻,重则诱发心脑血管疾病的急性发作。
2
秋季“补阴”才是重点
《黄帝内经》中早有“春夏养阳,秋冬养阴”的说法。
秋天最大的特点是“燥”,正确食补可减轻口唇干裂、喉鼻干痒、咳嗽、无食欲、大便干结等身体不适。
推荐秋季“四大名补”
名贵的不一定适合你,专家推荐几种菜市场就能买到的实用补品。
莲藕
民间谚语云:荷莲一身宝,秋藕最补人。
养生特长
莲藕富含蛋白质、碳水化合物、粗纤维等营养元素。
生吃鲜藕:能清热解烦,解渴止呕。如将鲜藕压榨取汁,效果更佳。
煮熟的藕:性温,味甘,能健脾开胃、益血补心,是深秋滋阴养血佳品。但脾胃虚寒的人不宜多吃。
推荐食谱
凉拌莲藕
莲藕去皮,洗净,切成薄片。青红椒切小粒,姜切末,备用。碗内加少许白醋,浸泡藕片,洗去淀粉,防止氧化。锅内加水烧开,放少许盐和食用油,放入藕片焯水约1分钟,捞出过凉。加适量调味料拌匀即可。
莲子
深秋季节,脾胃不好的人容易出现腹胀、腹泻、食欲不振等毛病。
养生特长
莲子入脾、肾、心经,可清心醒脾、补脾止泻、健脾补胃,能更好的预防秋季腹泻。
另外,莲子还可润滑呼吸道,滋阴润肺,平时可以同粳米煮粥食用。
推荐食谱
银耳红枣莲子汤
备好莲子、枸杞、冰糖、大枣、银耳食材。将银耳提前洗净泡发,莲子洗净后去掉里面的绿心。砂锅种加入适量的清水,放入银耳、枸杞、大红枣、冰糖,大火烧开,转小火并把莲子加进锅里,大概35分钟即可。
板栗
栗子,素有“干果之王”的美誉,有养胃健脾、补肾强筋的功效。
养生特长
唐朝孙思邈认为:板栗是“肾之果也,肾病宜食之”。深秋食用,可帮助抵御寒冷,增强免疫力。
深秋寒冷的早晨,来一碗板栗粥,是深秋进补不错的选择。
推荐食谱
私房板栗烧鸡
鸡肉切块后凉水下锅,开水煮熟后捞出控干备用。锅中放入适量油,下入焯过水的鸡肉煸炒至表面微微发黄即可,盛出备用。用姜片、花椒、八角油爆锅,煸炒出香味后下入鸡肉、板栗,加水大火烧开,小火焖20分钟后放入大蒜,调味翻炒,大火收汁即可。
黄芪
黄芪是中药的常见药材,主要用于提高呼吸系统免疫能力,还可以用于治疗因免疫力低下导致的虚汗病症。
养生特长
深秋季节天气骤然转冷,感冒高发。用少量黄芪泡水喝,可以预防感冒的发生。
另外,黄芪有生炙之分,如果容易感冒,可用生黄芪益气固表、利水消肿、脱毒生肌;如果素体偏虚,脾虚腹泻,可以用炙黄芪补气养血。
推荐食谱
黄芪红枣茶
红枣用温水泡发洗净后,去核;黄芪和红枣用清水浸泡20~30分钟。锅中烧开水,放入红枣和黄芪,大火煮滚滚转小火20分钟即可。饮用量每天1-2次。
最后,专家提醒:
一般人不用刻意进补,药补不如食补,好好吃饭,加强锻炼,就能增强体质。
如果确实虚弱需要进补,医院的医生,辨证论治,循序渐进。
进补要掌握好度,如果出现流鼻血、口舌生疮、大便秘结等问题,有可能是补得不对或补过了,要立即停止。▲
觉得文章不错?给生命君点个赞??
本期编辑:徐振羽
版权声明:本文为《生命时报》(号:LT)原创,未经授权谢绝转载。
“近期热门文章最全“坚果食用量表”,终于知道一天吃几颗最健康了
父母可能遗传给你10种病,趁早做这些事才能躲过
喝酸奶是个技术活!乳品专家:挑酸奶认准5个词就够了
看!腰椎间盘就是这样被你“坐”突出的……
”我们不传小道消息和谣言
我们不取吸引眼球的耸人标题
我们不做只为转发量而存在的媒体
请你相信原创的力量
健康路上,我们愿意陪你一起认真走下去
人民日报主管环球时报主办
ID:LT合作垂询
-
-
赞赏
长按向我转账
受苹果公司新规定影响,iOS版的赞赏功能被关闭,可通过转账支持。
白癜风要怎么治疗好北京治疗白癜风疗效最好的皮肤病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