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的位置是:冠状动脉综合症 > 疾病并发症

病例分享廖志勇急诊左主干病变围术期治疗

『推荐理由』本病例冠脉造影术中见左主干尾部至左前降支开口处局限性狭窄95%,中段弥漫性狭窄80%;回旋支开口处局限性斑块形成,管腔狭窄约30%~40%,中远段弥漫性狭窄50%~80%,管腔细小;右冠近段见局限性斑块狭窄40%。后行PCI术干预左主干-前降支病变。本病例冠脉介入治疗有一定难度,术中及术后容易出现并发症,特别是急性早期血栓形成,对于这类高危患者,必须加强抗凝、抗血小板治疗。处理这类患者应采用更加强效的抗血小板药物替格瑞洛以代替氯吡格雷。12个月后随访结果,患者无明显胸闷、胸痛,无呼吸困难出现。病史资料(男,62岁,66kg)

就诊时间:年5月19日。

主诉:因“反复活动时胸痛2周”入院。

危险因素:“高胆固醇血症”病史5年余,未服药治疗。

既往史:否认高血压、糖尿病、肾病、脑梗塞、胃出血、脑出血等病史;有“高胆固醇血症”病史5年余,未服药治疗。

体格检查:查体:P65bpm,BP/63mmHg。神清,颈静脉无怒张;双肺呼吸音清晰,未闻及干湿性啰音;心率72次/分,心音有力,心律齐,未闻及病理性杂音及附加音;腹平软,全腹无压痛反跳痛,肝脾肋下未触及,Murphy(-),双侧肾区无叩击痛;双下肢无浮肿。

实验室检查:1、血电解质、肝功、心肌酶、同工酶、肌钙蛋白、凝血酶、空腹血糖、HbA1C、乙肝两对半正常;2、肾功能Crμmol/L,TG2.19mmol/L,LDL-C2.23mmol/L(服药后)。3、心脏超声示升主动脉轻度扩张,心脏结构及室壁运动未见明显异常,LVEF60%。

入院心电图:非特异性ST-T改变。

IVUS:

初步诊断

病症:1、不稳定性心绞痛,冠脉左主干并双支病变;2、高脂血症(混合型)。

危险评估:伴高脂血症,且ST-T段改变,GRACE评分高危患者。

给药情况:1)阿司匹林mg负荷剂量;2)替格瑞洛mg负荷剂量;3)阿托伐他汀20mgqd;4)美托洛尔片12.5mgBid;5)单硝酸异山梨酯20mgBid;6)曲美他嗪片20mgTid。

冠脉造影

造影时间:年5月21日。

造影用药:置入6F桡动脉专用鞘管,给予肝素U、硝酸甘油0.2mg。

左冠造影:左主干尾部至左前降支开口处局限性狭窄95%,中段弥漫性狭窄80%;回旋支开口处局限性斑块形成,管腔狭窄约30%~40%,中远段弥漫性狭窄50%~80%,管腔细小。

右冠造影:右冠近段见局限性斑块狭窄40%,右优势型冠状动脉。

造影结论及应对策略:本病例术中见左主干尾部至左前降支开口处局限性狭窄95%,中段弥漫性狭窄80%;回旋支开口处局限性斑块形成,管腔狭窄约30%~40%,中远段弥漫性狭窄50%~80%,管腔细小;右冠近段见局限性斑块狭窄40%,右优势型冠状动脉(详见报告)。经家属要求决定行PCI术干预左主干-前降支病变。

手术过程

手术时间:年5月21日上午10点10分。

术中用药:追加肝素U。

过程1说明:送6FEBU3.75GC到位后,推送RunthroughGW至前降支远端,推送另一RunthroughGW至回旋支保护,以TREK2.5×20mm球囊8atm/5sec预扩张中段病变,以TREK3.0×15mm球囊8-12atm/5sec预扩张左主干-前降支近段病变。

过程2说明:以IVUS检查并测量病变长度、直径。

过程3说明:于中段病变处置入XIENCEPRIME2.75×33mm支架,以14atm/5sec释放。

过程4说明:于左主干-前降支近段病变处置入XIENCEV3.5×23mm支架,以14atm/5sec释放。

过程5说明:再以IVUS复查,见前降支支架近段膨胀稍差,左主干-前降支支架贴壁良好,故再以VOYAGERNC3.25×12mm球囊18atm/5sec于前降支中段支架内近段后扩张,以VOYAGERNC4.0×12mm球囊20atm/5sec于左主干-前降支支架内后扩张。

过程6说明:复查造影见病变扩张满意,未见残余狭窄、撕裂及血栓等,远端及回旋支血流TIMI3级,复查IVUS满意。

手术总结

术前病变部位造影图:

术后病变部位造影图:

PCI术后及随访

术后用药:阿司匹林mgqd;替格瑞洛90mgbid;伊诺肝素0.6ml,ih,q12h(2天);阿托伐他汀钙片40mgqd;美托洛尔12.5mgbid;培哚普利4mgqd;曲美他嗪20mgtid。

术后随访:随访结果:年8月21日随访:三个月后复查超声心动图,EF58%,LVDd50mm。随访至今患者无胸痛,活动后无气促,未发生并发症;随访结果:年11月16日随访:6个月后随访结果,患者无明显胸闷、胸痛,无呼吸困难出现;随访结果:年5月26日随访:12个月后随访结果,患者无明显胸闷、胸痛,无呼吸困难出现。

病例分析总结

个例分析:本病例冠状动脉病变较严重、复杂,左主干+前降支病变,并且多支血管为弥漫性狭窄,冠脉介入治疗有一定难度,术中及术后容易出现并发症,特别是急性早期血栓形成,对于这类高危患者,必须加强抗凝、抗血小板治疗,处理这类患者中,应采用更加强效的抗血小板药物替格瑞洛以代替氯吡格雷。替格瑞洛是新型ADP受体拮抗剂,是一种可逆性的血小板抑制药物,相对于氯吡格雷,它具有起效快、撤药后血小板功能迅速恢复等特性,同时严重出血发生率无明显增加。PLATO研究表明,使用替格瑞洛与氯吡格雷,能减少心血管事件(心血管死亡、心肌梗死或卒中)的发生率,且不增加主要出血事件。此患者经治疗一周后出院,出院后坚持服用替格瑞洛90mgbid,生活质量明显提高,未出现皮肤粘膜、消化道出血及其他严重出血等并发症,术后三个月及半年后随访患者无胸闷、胸痛症状,无药物不良反应,表明替格瑞洛疗效显著。

用药经验:1、对于急诊患者,应给予更积极的抗血小板治疗策略。如采用起效更快、作用更强的抗血小板药物;2、对于那些复杂病变、弥漫性病变、左主干病变、植入多个支架患者等,术中易发生慢血流、无复流,使用替格瑞洛能有效降低术中此类并发症的发生,同理降低急性血栓或亚急性血栓的发生,减少严重心血管事件的发生,所以对于此类患者,无论是术前或术后,使用替格瑞洛加强抗血小板是一种优先的考虑;3、替格瑞洛不增加大出血风险,如遇一般出血,可观察,原则上不主张立即停药。我们科室从替格瑞洛上市后就开始用,至今已有例PCI患者使用替格瑞洛。该例患者主要包括ACS患者当日行PCI术、曾有支架血栓史的患者,术中发现可疑或明确血栓患者,经造影证实系复杂病变、多支病变、左主干病变患者,合并糖尿病或心梗史/PCI史、肌钙蛋白阳性患者。根据随访数据来看,应用了替格瑞洛,支架内血栓率为零,大出血发生率为零,小出血略高于氯吡格雷,这个结果与PLATO研究的结果也是相似的。

医师介绍

廖志勇,心血管内科主任医师,医学硕士。年毕业于武汉同济医科大学临床医学专业,同年就职于深医院心内科至今。年9月至年3医院心血管病研究所进修;年于德国Ruhr-Bochum(鲁尔-波鸿)大学附属Bergmanshail医院访问学习。在国内外核心期刊发表专业论文二十余篇,承担市级科研课题3项。年开始从事心血管介入诊疗工作,在冠心病介入诊疗术、心脏电生理及射频消融术、心脏起搏治疗等方面有一定造诣。现任广东省老年预防保健协会心血管委员会委员,广东省康复医学会心血管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医师协会广东省心脏起搏与电生理委员会委员。



转载请注明:http://www.bwmsm.com/jbbfz/14428.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